第二书包网辣文 > 修真小说 > 侠影之沉舟亭 > 第二章 珺儿 阴云
    早春的北方,大地还是处在一片萧瑟之中,大道上路人稀少,偶有一个商贩在匆匆赶路。触景生情,黎正廷感到一种挥之不去的悲愁。他在想,王灵运也许比他更悲愁。

    在发榜的第二日,他二人正沉浸在再次名落孙山的苦楚当中,王灵运接到了家中急书:老父去世了。家丁哭丧着脸,报到:公子,老爷走的那天,天气很冷,老爷吃过晚饭后早早就卧床休息,第二天一大早,青枣去喊老爷时发现老爷已经过世了,老爷平时身子骨很好,谁知道----“说到这里,家丁不禁抹了一把眼泪,继续说到:”不过,青枣说老爷他去的时候很安详,您也别太难过,这就随我回乡吧。

    这个消息对王灵运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他从小就过惯了优哉游哉的生活,从没有想到家父有去世的一天,一时也不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在一旁的正廷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也是一惊,追问家丁到:王老爷是否已经入土?“还没有,在等二公子赶回去,大公子和三小姐也是伤心不已。”家丁答道。正廷转过头,拍拍王灵运的肩膀安慰“灵运,叔父他老人家也算是寿终正寝,你也别太难过,赶快准备准备,明日就上路吧。我处理完这边事务后,也要去拜祭叔父的”。“不,现在就走。”王灵运面无表情,吩咐家丁:你上楼收拾收拾,我们立刻往回赶。“说罢,苦笑一声对正廷说到:正廷,这真是屋漏偏风连阴雨啊,到了没让老头子看到我光宗耀祖的一天那,保重,老弟!”斜阳西下,暮色霭霭,黎正廷与王灵运在城关作别,看他们逐渐消失在远端,黎正廷怅然若失,叹一声世事无常。

    隔天早晨,正廷起得很早,实际上昨夜几乎无眠,洗漱过后,看到桌上摆着这些日子正在看的唐朝太守李翱所作《复性书》,遂拿起来,不自觉的念到:“火之潜於山石林木之中,非不火也;江河淮济之未流而潜於山,非不泉也。石不敲,木不磨,则不能烧其山林而燥万物;泉之源弗疏,则不能为江为河,为淮为济,东汇大壑,浩浩荡荡,为弗测之深。情之动静弗息,则不能复其性而烛天地,为不极之明。”念完这段,他的心情逐渐舒朗起来,是啊,石不敲、水不磨,哪来熊熊烈火?深山幽泉,不加疏导,哪能奔流入河,汇入江海?这样想着,心情平复了许多。这时,正廷才突然想起得尽快拜会上次参加会试时有恩于自己南翁伯父。

    南翁是号,本命赵定基,乃京城“首善”,早年官居工部侍郎,因反对当今皇上大兴土木建造九天宫而被褫夺职务,散居在家。赵定基本请奏皇上准其回原籍养老,但皇上并未准奏,据说是因为平日里,皇上对以赵定基为首的涿州一党颇为猜忌,虽明言是:爱其才,特准留京,不得擅离。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其实就是圈禁。赵定基深知皇上性情,不敢力争。闲散下来,倒也自在,自号”南翁“,闭门不出,专注丹青。早年间,他的书画在南方就颇有盛名,如今,技艺更是炉火纯青,盛名更隆,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周边街坊,每日求画者络绎不绝,但他从不轻言相赠。但是,每当昔日同僚或是相识街坊遇到困难,他到慷慨大方,不仅将得意之作相赠,往往还送上几锭银子,久而久之,”首善“之名,不径而走。

    早年间,黎正廷父亲与赵定基也因科举考试而结识,相识那一年,赵定基一举通过会试取得贡生,最终殿试二甲第二名,顺利进入仕途。在同时备考的日子里,正廷父亲对赵定基的人品、才华十分仰慕,处处以弟相称,实际上他比赵定基要长六岁。落榜之后,正廷父亲又于六年后再次参加会试,无奈再次落榜,郁郁而终。临终之前,他向夫人反复嘱托,在京城有一结拜长兄,待正廷成人,定要考取功名,遇到困难可向这位伯父求助。黎正廷第一次参加会试时,自视必定高中,并没有去拜访这位伯父。第二次会试时,因为有上次教训,多少心里有了忌惮。于会试前辗转来到赵府。赵定基已贵为侍郎,地方官吏一般都难求一见,但却破例接待了黎正廷。

    见面后,少不得一番感慨,更是多器宇不凡的黎正廷欣赏有加,他缕着胡须亲切的说到:此次进京赶考,既是年轻人应有之志,也算是完成你父亲意愿,伯父为你父亲感到高兴,相信他日,你定可称为社稷之才,成就当不在我之下。正廷赶紧回话到:多谢伯父鼓励,无奈晚辈自知才疏学浅,即使加倍努力,也难及伯父一二。”看来,贤侄对上次会试失败之事还在耿耿于怀,“赵定基正色道:”正廷贤侄,科举一两次失利并不是丢脸之事,天下读书人何止千万,总有人天资聪颖,加上地利人和而取得成功,但大部分人恐怕要在反复煎熬中,或可凤凰涅槃。你要知道,成功者历来能者居多。年轻人受一点挫折,没有什么可怕,怕的是你一蹶不振,意志消沉。当年,你爹正是为此抱憾而终。伯父为此也是耿耿于怀,入官后,没能多与你父亲联络,你祖父去世,也没去祭奠,心中也多年不安啊。近日看到你,我真心替你父亲高兴,看你资质颇高,举止有度,定能高中。”赵定基一番话语好似一缕春风吹进正廷心田,不觉留下泪来,从小到大,缺少父爱的正廷在赵定基这里得到了些许补偿,但他并不愿过分露出自己的感情。深深作揖:“伯父教诲,侄儿铭记在心,自当竭尽全力,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赵定基赞许的看着正廷:“侄儿,伯父相信你会达成所愿的,到那日,伯父亲自为你道贺。”

    正说话间,丫环来报,晚膳已备好,赵定基留正廷一起用膳,正廷还没有从刚才的情绪中恢复过来,也没有推辞,跟在赵定基后面去用膳。穿过花园,到后庭后,赵定基一家早已等候。坐定后,正廷不敢左顾右盼。赵定基乐呵呵的向夫人和儿子介绍到:“这位公子是我早年挚友儿子,名叫正廷,他的名字还是当年我给起的呢,他这次是来京赶考,今日特来拜访。”说罢,赵定基夫人忙热络的招呼到:公子果真一表人才,老爷不止一次提起你家父亲,念及他当年救命之恩,只说怕今世无以为报了。这下好了,恩人的儿子都这么大了,老爷和我心里多少感到宽慰。来,快吃菜,多吃点。“夫人一番话,更是让正廷感到温暖。这次用餐的场景,长久的印在了他的心里。留在心里的还有一个人,令她不能忘却。那天,用完膳后,正要离开,一个银铃般的声音从后堂传来:”爹爹偏心,爹爹偏心!为什么不让我远房哥哥一面?“正廷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好一个皎洁晶莹的姑娘,约莫有十三四岁的样子,面润如玉,清丽脱俗,特别是那一双美眸顾盼流转,举手投足之间若领飞花,不过,她身着的却是一身练功服,正廷一时恍然。

    “珺儿,快来见过这位哥哥!”赵定基微笑着拉起小姑娘走到正廷面前,正廷突然意识到多有失礼,一时手足无措。“正廷,没有给你介绍,这可是我家的千金宝贝啊,小名珺儿,淘气的呢,她怕是刚才又去舞刀弄枪了,哎呀,让人头痛啊,一个女孩子家!”说罢,赵定基怜爱的摇摇头。

    “见过妹妹,我叫正廷。”

    “谁是你妹妹啊,你又是谁的哥哥啊,刚才爹爹非得逼得我诵完今天的功课,要不是我练功饿了,我才懒得过来理你们呢?”

    正廷被珺儿这么一说,脸上竟然绯红,好个伶牙俐齿的姑娘,珺儿自然率真又透着股飒爽的孩子气吸引住了廷他。赵定基喊道:”珺儿,不得无礼,他可是爹爹给你提起过的黎叔父家的公子,学识了得,你应该多向兄长学习!这次进京是专门来应考的,等你正廷哥哥高中之后,看你还敢不敢小视?“

    “考中之后又怎么样?能当爹爹一样的大官吗?能指挥千军万马吗?”

    “不许胡闹,珺儿,十年寒窗,学优为仕,辅君安邦,是天下多少读书人的梦想,这也是一个五尺男儿的应有志向,你一个小姑娘家,怎能忘语?快去吃饭吧!“

    ”哼,不跟你们玩了,等你高中之后,再叫你哥哥吧!“珺儿朝正廷作了一个鬼脸,一转身跑开,刚跑两步,她好像想起了什么似得,回头冲正廷笑着说到:”喂,你身上应该配把剑,应该更好看,呵呵。“说完一溜烟闪入了后堂。

    ”这孩子!“赵正基摇摇头叹道”这孩子在过几年长大不知要给我惹来什么祸事,正廷,愿你这次顺利高中,这段日子你的费用肯定不少,这些银两你拿着作为贴补吧,也算伯父的一点心意。“正廷正要推辞,被赵正基一把按住”正廷,就别推辞啦,自你父亲走后,你和你母亲肯定吃了不少苦,你就算是替你母亲收下吧!”赵正廷不好推辞,接过仆人递过来的银两,叩谢而去。

    三年后,赵正廷依然榜上无名,刚才吟诵《复性书》而涌起一股豪气,随着想到这些往事,而又沮丧起来。今日,有何面目在去赵定基伯父家,更何况,恐又要受那珺儿的欺负,三年过去了,珺儿也该长大了,再次相见,恐怕已不能相识了。正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突然听到外面吵吵嚷嚷,原是有人接到了喜报,正廷无心闹腾,关上房门,反复思量之后,决定还是不去为好,斟酌半日,留下一封书信委托店家送去这才安心。既然决定不去拜见赵伯父,留京又有何用,在王灵运走后的第三天早晨,正廷也踏上归途。

    今日已离京半月,这已经是北四洲之一定州的地界,听人说,定州匪患越来严重。昨晚的醉意此刻已经完全过去,正廷抬眼望去,阴云遮住一轮金色的光芒,他匆匆加快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