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怀快步来到大厅,一见石凤玲,走过去问道:“你怎么来了?”
心想自己还没表态呢,她怎么就自称未婚妻了?朱建怀脸上带着一丝责怪的神情。
“我到乡里的街上办事,顺便来看看你。”石凤玲对朱建怀的面部表情视而不见。
她今天有备而来,头发梳理的很光洁,用皮筋在脑后扎成一个马尾,脸上略施脂粉,上身穿一件白底暗格衬衫,下穿深蓝色直筒裤,脚上是一双平绒半高跟鞋。看上去,比那天晚上要顺眼很多。
这时,营业窗口里那几个正在办理业务的同事,将目光齐涮涮地投向他们俩。
“来前也不先告诉一声。”朱建怀似乎还在责备。
“有什么可告诉的,我来街上办事,顺便过来看看你,又没有啥大事。”石凤玲对朱建怀的责备全然不当回事。
“你吃饭了吗?”朱建怀这句话让凤玲听着还像句人话。
“吃了,我们在一个小饭馆随便吃了点,她们几个先回家了。”
“建怀,怎么能让你对象在那儿站着呢?让进里面来坐吧。要不来我办公室,要不去你们宿舍。”说话的是刚从食堂吃完饭的营业部主任焦国强。
“谢谢主任,不打扰你了,我们去宿舍吧。”说这话时,朱建怀脸上有点发热。
在朱建怀的两人间宿舍,屋里摆了两张单人床,前面有一张小木桌,还有一把折叠靠背椅,剩余的空间就很小了。
朱建怀给石凤玲倒了杯白开水,他坐在同事的床边,石凤玲坐在他的床边,两人之间隔着一米多距离,话还是不多。
石凤玲当然不会想到,如果自己当年也读到中学毕业,今天在这里工作的,就不是坐在对面的朱建怀,而是石凤玲自己!
但是,现实中从来就没有如果。
“你是啥想法?”最终还是石凤玲打破沉默。
性格上石凤玲像她母亲梁秀芝,表面看似有点内向,初次见面还有点羞涩,但那层窗户纸捅破后,反而是个快人快语的直性子。
“你是说那天咱们见面的事吧?”朱建怀也料到凤玲要问那天相亲的事。
“嗯。”石凤玲微微点了点头。
“那件事我还没来得及考虑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愿不愿意处下去?”
“这件事可不是这么简单,你让我再考虑几天。”仅从那天晚上见面给他留下的印象,朱建怀不太情愿和眼前这个女孩相处。
另外,他觉得石凤玲在身份上和自己有差距,毕竟她将永远是个农民,自己虽然现在还是临时工,将来总有转正的机会,自己好不容易脱离了农村环境,从内心不愿意找个在那种环境里生活的对象。
不过,眼前的凤玲比那天晚上水灵一些,整体感觉基本上说得过去。
“你还得考虑多长时间?”凤玲和她母亲都认为,男方的考虑时间不能拖得太长,处就处,不处来个痛快的,否则,二十二三的大姑娘,说不定哪天就有上门提亲的。你这里迟疑不决,遇到上门提亲的,人家见还是不见?
“我再有七八天要轮休,等我下次轮休回家给你们准信儿吧。”其实,朱建怀前几天就该轮休,只是他不愿回家面对上次相亲的事,故意和同事调换了轮休时间。
“那好,我们等你的信儿。你这是上班时间,不耽误你工作了。”石凤玲说完站起身就要往外走。
“呃,我还没问你呢,你对这件事是什么意见?”朱建怀反问道。
“你说呢?我的意见你没看出来?”说着,用眼睛蔑了他一眼。
在送石凤玲往外走的时候,朱建怀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诡异的笑。
朱建怀把两个轮休串到一起,这次轮休可以在家呆两天。他确实是个懂事的孩子,到家就帮助父母干活。
农村嘛,除非一年那时间很短的农闲时节,像这种初夏的农忙季节,每家每户总有干不完的活。他当然知道,自己帮着干一点,父母姊妹就少受一点累。
轮休的第一天,整个白天都在地里干活,父母也没有时间和朱建怀交流。
前几天石凤玲去信用社找朱建怀,就是常桂华出的主意。回家后,凤玲把和朱建怀见面的情况向她妈作了汇报,常桂华已经从梁秀芝那里知道了。
晚饭后,常桂华让大女儿收拾碗筷,洗刷锅碗瓢盆,桌子上就剩朱建怀和他父母。
“建怀,十好几天了,上次相亲那事儿你考虑的怎么样了?”常桂华当然挂着相亲那件事。
“爸妈,你们还别说,这个石凤玲还真是有胆量,前几天上信用社找我去了。”
“真的?这孩子可够直的。”常桂华假装不知道,接着说:“她找你干啥去了?”
“没别的事,到单位就说她是我对象。”常桂华听了差点没忍住笑。
“没想到凤玲这孩子说话还这么开放。”朱显民也不知道这是常桂华在后面指点。
“她还说啥了?”常桂华明知故问,石凤玲在信用社说的话全是她教的。
“和你们一样,也是问我啥意见。”
“你咋答应人家的?”
“我说让我再考虑几天,也就是这次轮休回家再答复她。”
常桂华心想,你小子这回终于上套了。
“你说实话,通过第二次见面,你对这女孩印象咋样?”常桂华继续问。
“你还真别说,那天在我们单位见到的样子,可比前一次在我大舅家见到的顺眼多了。”
“在你大舅家是晚上,看不清楚。其实我一直觉得这女孩配得上你。”常桂华感觉到她的方法起作用了。
“不是我当着你们瞧不起农民,可我还是觉得她一个农村人,虽然我现在还是临时工,但我总觉得和她不般配,就算她长相还算过得去。”朱建怀当着父母说出了内心深处那句话。
“原来你是这么想的啊!”常桂华和朱显民几乎同时说出了这句话。
“她永远都是个农民吧?可我早晚要转正。难道不是这个道理?”
“建怀,如果事情像你说的这么简单,我和你妈就不绕这么大个圈子,操这份心了。”
“怎么?这里还有很复杂的原因?”
“你去信用社做临时工,表面看是你大爷帮了忙,当然你大爷也确实帮了忙。但还有一个帮咱们的人,就是凤玲她娘,那年她来过咱们家,你还记得吗?”
朱建怀有点茫然。
“从你姥爷那边论,你该管凤玲她娘叫大姨。要不是她给我们通报乡里成立信用社要招临时工,我和你爸上哪儿知道这样的消息?连消息都不知道,你爸怎么会去找你大爷帮忙?”常桂华提起了往事。
“凤玲她娘怎么会知道消息?”
“过后我才想起来,凤玲她爹就在县农行上班,估计是她爹告诉的。我还认为你挺幸运,幸好凤玲没有念到中学毕业,如果她也读到了初中毕业,你就没有那个机会了。我和你爸都认为,你梁姨是在她闺女不够条件的情况下,才把消息透露给咱们。不过,无论如何我都认为她还真是个好心肠的人。”
“人家对咱们有恩,咱们该怎么感谢就怎么感谢吧。”朱建怀这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但他认为,虽然凤玲她娘对自己有恩,但总不能把那件事和自己与凤玲的事扯上关系吧。
“过多的感谢到不一定用得着,甚至还可以让凤玲她爸再次为你帮忙。”
常桂华这话,让她儿子听得一头雾水。
“我还能让他帮啥忙?”
“为你转正帮忙。”常桂华索性把话说明了,“你想想,如果真像你上回说的那样,你们四个临时工转一个,你有多大把握?办啥事不凭关系?要社会关系,咱们家里的亲戚朋友是一点也指望不上,我和你爸都愁死了。”
“嗨,看你们这心操的,转正那件事还八字没有一撇呢。”朱建怀漫不经心地说。
“我和你爸还说呢,现在幸好是言传,如果真到了八字有一撇的时候再想办法,你认为来得及吗?你们单位会等你找到关系再确定人选?”常桂华的话,让儿子哑口无言。
“那咱们直接求凤玲他爹再给帮帮忙吧。”朱建怀认为母亲的想法不无道理,过了好几分钟,他才抬起头说。
“我的傻儿子,你咋和你爸想的一样?你们真是父子俩。咱们是谁啊?直接求凤玲他爹,那得多大的面子?”
常桂华停了停,继续说:“我和凤玲她娘说起来有远亲,其实就是从小一起长大,论起来是一辈人,根本属于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关系。这件事要让凤玲他爹全力帮忙,除非你是他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