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愿国际是一家A国上市的地产企业,由老板常壅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一手缔造,是从最初的一个小施工队慢慢发展起来的。
常壅八十年代中期从Z大建筑系的工民建专业毕业,被分配到省属的国有建筑企业工作。在那个改革开放的懵懂期,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物资获取渠道的不同造成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产资料获取成本上的巨大差异。于是社会上到处是倒爷,倒卖钢材、倒卖铜铝、倒卖水泥......向民营企业倒卖一切通过计划指标获取的物资,赚取巨额差价。
常壅在国有建筑企业干了几年的技术员,忍受着每月几十元的工资,饿不死也撑不着,自然很不甘心。所以,在90年前后,蠢蠢欲动的他与单位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下海经商了。
事情往往看着容易,做着艰难。他风风火火地干了两三年,倒过生产资料、倒过农产品、倒过摩托车配件,钱没挣到多少,有几单生意本钱还被骗的一干二净。
眼看着做一个好倒爷的想法泡了汤,他左思右想,还是干自己熟悉的老本行更有把握。所以,他回老家找了几个亲戚帮忙,组建起一支建筑包工队,专揽熟人的活儿干。毕竟在省级国企里干过几年,人脉总算围下一些。再加上大学里的师兄师弟们大都在建筑圈子里,帮帮他的忙也顺风顺水,不费多少力气。所以,没做几年常壅在Y省建筑市场上就风生水起,越做越红火,算是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94年******正式下发《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以后,机警的常壅意识到改变人生的机遇就在眼前。那时他手里已经积累了几百万资金,便决心尝试由包工队老板向开发商的转变。他在Z市的核心地段尝试着搞了第一个小产权房项目。
那个年代,城市住房的市场化刚刚开始,市民的需求一下释放出来,势不可挡。常壅开发的小产权房便宜、实惠、质量不错,根本用不着太多宣传,一上市便被一扫而光。常壅一下子看到了将事业做大做强的方向,第一个项目还没结束又紧接着搞了第二个。从此,他由一名年收入几十万的包工头升级为年收入几百万的开发商,算是鲤鱼跳过了龙门。
1996年,常壅组建了星愿国际的前身Y省万邦置业有限公司,事业走上了正规化和规模化的道路。打那儿起,直到公司2006年底成功在A国上市,星愿国际以销售收入平均每年接近百分之百的速度迅猛增长,成功跻身中国地产行业的百强。
在星愿国际还没有上市的2005年和2006年上半年,郑实曾经为公司服务了八个月。那会儿,星愿国际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了十亿元,但仅在国内少数几个城市有项目,集团总部还设在公司的发祥地Z市。
郑实那年三十三岁,意气风发,正在BJ的某知名高校攻读MBA学位。2005年的初秋,也就是他攻读MBA学位的第二学年,星愿国际来学校进行了招聘宣讲。郑实的前两届学长有三四个先后投奔了这家位于中国内地欠发达地区的企业。这件事本身就令郑实觉得好奇。在招聘宣讲上,一位刚刚毕业,但已经在星愿国际服务了快一年时间的师兄讲述了公司在A国上市的计划和进展,同时详细讲解了企业对员工实施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的方案。所有这些都是郑实最感兴趣的内容。
虽然说理论上MBA教育重在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们运用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是一个重实操的培训项目。但现实的情况是,中国的MBA教育缺乏合格的师资力量,教材驳杂、不精,教学重理论、少案例。相当一部分教授从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就没离开过学校,有的稍好些,也仅在企业里兼职一些财务顾问或者独立董事之类的闲职。
教授们对中国企业管理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理论上了解、研究上过硬,就是拿不出什么系统的解决办法。对中国企业尤其是那些民营企业每天所受到煎熬和痛苦,他们根本没有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就像老爷们描述女人生孩子的痛,永远只能凭想象。
第一学期还没结束,郑实就对那些繁重的理论学习感到彻底的失望。他坚持认为自己根本不需要把那几十公斤重的教材里讲述的理论都装进大脑,因为自己不是为了考取教师资格证才来学习的。所以他选择了两三门自己极感兴趣的课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习,而把其它课程的命运寄托在结业考试的小抄上了。这样,在第一学年结束时他已经修完了接近百分之八十的学分。因此他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准备到想去的大型企业进行实习。他觉得那里才是最好的课堂。
一般来讲,每年的冬末到次年的春夏之交是用人单位到高校招募应届毕业生最集中的时间。星愿国际的到来早于其它任何一家企业,采用了先下手为强的战略。毕竟它只是一个坐落在欠发达地区的成长型企业,在BJ的人才市场上并不具有多大吸引力。郑实参加MBA学习之前有着七八年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几年里他也是从无到有不断地摸索,但不管怎么努力,他的那个小小的装饰公司生意总是时好时坏,没能做大,和他设想的那种状态天差地别。
相反,和自己企业走过了差不多时间跨度的星源国际那时已颇有名气,以至于地产界一度都流传有“南万科、北星愿”的说法。仅此一点,郑实就对它就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他没做太多考虑就接受了赴Z市参观企业的邀请,并最终决定把实习单位定在了星愿国际。
郑实的舍友老徐是从中石油系统辞职后就读MBA的,比郑实大两岁。他听说郑实准备去星愿国际工作,感到有些可惜,所以和同宿舍的几个同学一起劝楚再考虑考虑,毕竟大规模的企业招聘活动还没有开始,后面可选的机会还有很多。郑实那时已拿定了主意,所以国庆长假一过就到星愿国际报道上班了。
郑实被公司任命为集团总部行政人力资源中心行政经理,分管整个集团的行政管理事务,包括总部行政部、培训部、车队和食堂都在他的管辖之下,有二十几名员工归他领导。
这是企业中通常被认为最费力而不讨好的差事,吃喝拉撒、迎来送往、制度建设、活动组织还有员工培训全归它管。工作成绩不像业务部门那样容易体现、容易量化,而错误却极易发生,因为这个部门管理的大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一不小心就会出现疏漏。拿组织一次集团级的涉外活动来说,嘉宾的邀请、时间的确认、交通的安排、食宿的接待、活动内容的设置、内部参与人员的组织等等都要一一考虑并统筹安排。一个历时两天的小活动,准备工作和善后工作往往需要一至二周才能确保一切顺利。
郑实到不认为这是苦差,相反他把这些看作锻炼自己的绝好机会。他认为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它的资源整合能力,在行政工作的组织中最能了解和掌握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秘诀所在,从而最大可能地学习和锻炼这种资源整合的能力。而地产企业的策划、定位、设计、施工、销售和物管等等职能只是围绕在企业管理核心的一个个组成部分,重要但非要害,都可以通过与外部机构的合作或进行外包来解决。
因为主持经营过自己的小企业,郑实不缺乏组织和协调能力,所以他上任三个月,星愿国际的行政工作为之一新。他的直接上司是公司董事长常雍的妻子,公司董事副总裁袁艳。对郑实的工作表现,她感到非常满意。尤其是2005年集团年度总结大会的组织召开,得到了她的充分肯定。那个准备了足足三个星期的活动,从上年度工作总结到下年度工作部署,再到晚宴和全员文艺汇报演出,组织紧密、环环相扣、气氛热烈,受到全体参与者的好评。
为此,她提议郑实由实习直接转正式员工,免去了试用环节。此后,郑实领导下的集团行政部又出色地完成了集团全体高管人员赴南方考察和对世界银行考察团的接待等几个大型活动。他的能力在这一次次的活动中给予了最好的证明,因此那时郑实坚信不出半年他将有机会被晋升为集团行政人力资源中心总经理或者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这个职位在上一任中心总经理调任Y省公司总经理之后一直空缺,郑实自认为集团内没有谁比自己更适合它了。不要说自己到任几个月来,工作能力已经被包括老板夫妇在内的几乎所有管理层所认可,单从个人形象和气质等外在条件来说,自己也是最为合适的人选。他对个人的形象一直有着充分的自信和优越感。不错,郑实算得上一个帅气的美男子,体型匀称,面庞英俊。衣着总是干净得体而具有品味。这一切很容易让大多数初次见到他的人立即产生出好感。更难得的是他受过良好的教育,留过学,能顺畅地用英语与人交流。标准的普通话和举止中隐隐透出的书卷气,使他与周围撇着浓重Y省口音的工程出身的同事们形成了巨大反差。
通常来说,公司的行政部门担负着较多的外联事务,负责人乃至部门普通员工的形象、谈吐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因此,大多数规模化企业对行政人员的外表、谈吐都有着一定的要求。
星愿国际那时虽然也算不上大型企业,但由于公司规模的快速壮大以及海外上市工作的顺利推进,常壅早已认识到人才对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正确树立企业公众形象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连续几年,他不惜重金从BJ的高校组织招聘的原因。基于以上理由,郑实暗自思量,行政人力资源中心总经理已经空岗几个月之久,也许老板夫妇已经有意把自己推到这个位置,只是自己还需要做的再精彩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