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变成吃的白米,要经过多个步骤。首先要收割,这倒是相对简单而且轻松;然后是脱粒,也就是将稻谷从秸秆上弄下来,这是个累活,也是个磨人的活计,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接着就是晒干,这也容易,只要天气好;最后的就是脱壳,也就是舂米了。
舂米的过程也并不复杂,但绝对是个力气活。首先需要一口臼,臼一般是用一块大整石慢慢凿成。它形同一只巨大的酒盅,臼口的直径不小于70-80公分。一只大的石臼,一般要四个人才能抬得动它。臼内凿有锣纹,臼的身子须埋在地下,臼口露出地面。然后将谷子倒入里面,接下来的活就是用木头一下一下的砸了。这就是所谓的舂米了。
收获的季节是忙碌的,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看着一袋袋晒干的粮食,谷中人人嘴角都带着笑意。没有什么是比有饭吃还幸福的。谷中的田地都很肥沃,年年的产出都很可观。楚国一般的农田粮食产量在170-180斤/亩,而谷中每亩粮食平均产量达到了200斤,这是很可观的一个产量。可以算算,谷中一年可以生产80000斤左右稻谷,这足以供给谷中所有人一年的口粮,还有所剩余。更何况,除了稻谷,谷中还栽有蔬菜水果,圈养了牲畜家禽,闲暇之时还可以上山打点野味。所以,一年会剩余更多的粮食。
谷中实行的是农忙时节集体劳动制度,沈老负责监督,闲暇之时则是自由劳作。集体劳作所得均由砺金和沈老等人商量分配。比如稻谷,收成的稻谷按每人一年的口粮进行分配,妇女,孩童与男子的分配额度不同,剩余的则贮藏起来。而闲暇之时劳作所得归由个人所有。
谷中贮存粮食的地方在南面的山上。南山上有一天然洞穴,洞穴外小里大,存满之后的粮食可供给谷中所有人2-3年。而且洞内异常干燥,粮食放上几年都不会坏掉,不过为了保险,每年砺金都会令众人搬出来翻晒一番。此时洞内已经装了一大半的粮食。
秋收还在进行着。砺金每天依旧很有规律,清晨起来练拳,白天忙活收割稻谷,晚上读书写字。一天又一天,砺金心中却越来越担心起来。山谷僻静安全的同时又有弊端存在,那就是消息闭塞,离山谷最近的郡县都有近百里。为了了解外面所发生的事,砺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派人出去,除了打探消息,当然还要从外面带回山谷所需的东西,同时又不能暴露山谷的存在。所以所派的人就显得很重要,既要聪明机智,也要勇武非凡。
砺金一般都会让沈月的哥哥沈雄出去。沈雄年二十,身手矫健,一身蛮力,深得项燕真传,同时又从小和砺金一同和巫师学习,聪慧灵敏。上一次就是他带回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
砺金为了了解更多的消息,没过多久就让沈雄再次出去,至今已经一月有余。以往沈雄每次出去都不会超过一个月的,这一次却迟迟未归,砺金心中有些担心。但如今正是秋收农忙时节,砺金也不好派人出去寻他。只好等待秋收之后再作打算。
转眼间,半个多月过去了。所有的谷子全部完成了收割与脱粒,剩下的就是晾晒了。砺金也终于闲了下来,而此刻沈雄还未回来,距离沈雄出去之日到现在已经快两个月了。砺金不得不去找项燕和沈老商量了。
有的时候,事情总是那么巧合。这日午后,砺金放下竹简,实在无法静下心来看书。只能起身打算去找项燕和沈老商量派人出去找寻沈雄。砺金出了阁楼,往山下走去。
半途中,恰遇项燕和沈老结伴而来,二人身后跟随的正是沈雄。砺金快步上前,不等他们拜见,拱手见过项燕和沈老,便对沈雄说:“我正打算找项公和沈老商量一下派人出去寻你,却不曾想你刚好回来了。怎样,雄哥此行顺利否?”
“劳公子挂念,沈雄该死。托公子的福,此次带回不少重要消息。”沈雄身材魁梧,声音浑厚。
“知道公子担心沈雄,老朽在北山山脚一见他回来便拉他来见公子了,路上遇项将军,便一同前来了。”沈老拱手解释道。山谷其他方向的山都更为陡峭,所以,北山是惟一比较容易翻越的,也是出山惟一的路,并且翻过北山之后,还有很长一段山路。
项燕说道:“公子,站在这里说话实为不变,我等还是前往大厅详谈吧。”
“项公说的在理,且随我来。”砺金说罢便带头往大厅走去。后面诸人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