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三更,窗外的风声呼呼作响,容奶奶起身堵上窗户的缝隙,正看见一轮明月高挂天边,周围数百颗小星星明灭不定,在记忆深处,仿佛也曾有过这样的情形。
这一夜,两个老人都没有熟睡,在床上反复回想着十几年前的那个夜晚,那时候他们还不足五十岁,大儿子柳永发家的女儿柳明珠刚满三岁,明序还在儿媳采柔的腹中。
那是腊月的某个晚上,痛叫声隐隐透过木质的墙传到隔壁,全家人都彻夜难眠,采柔十月怀胎已满,快要生产了。柳永发满头大汗,在房中走来走去。
那时候,村里还没有医院诊所,最近的医院也要翻山越岭走二十几里山路,女人都是在家里生孩子,由有经验的妇女引导生产。
柳爷爷做生意,柳家也算是小有资本,但这个孩子来的不是时候,除了柳永发和李彩柔脸上洋溢着幸福之外,其他人一个个冷若寒冰。
屋外寒风瑟瑟,滴水成冰,容奶奶和柳爷爷端坐火炉旁取暖,儿媳妇生孩子好似与他们无关,整个生产过程都没有半句鼓励的话。
在舅妈赵凤一声声的鼓励和引导中,伴着稚嫩的哭喊声,李彩柔成功诞下一个男孩,赵凤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忙到二老跟前报喜:“嘿,是个男孩,彩柔可真会生育,一男一女,很匀称。”
在农村,生下男孩举家欢庆,生下女孩也只得自认倒霉,狠心的爸爸妈妈会将之装在纸盒子里送人或者扔掉,不过大多数还是会选择养大。倘若前后生下一男一女,这样的女人就被认为是最会生育的人。
抱孙子的喜讯并没有让二老动容,柳爷爷一声不吭,容奶奶更是置若罔闻,任凭刚出生的婴儿躺在冰冷的地上。
“唉,怎么是男孩啊。”容奶奶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开口就让大家怔住了,听她说话的口气好像很不乐意见到男孩。
“爸,妈,你们什么意思,三年前生下明珠的时候,你们很高兴啊,如今为柳家生了男孩,怎么反倒不高兴了,快将孩子抱起来,别让他一直冻着。”李彩柔看着地上的婴儿寒心地说道。
容奶奶终于扯过几块破布将男孩裹在里面,随之放到李彩柔的身边,这是她的大孙子,此刻却像是逃避瘟神一般,不愿意多抱半会儿。
李彩柔眼泪汪汪,内心充满了委屈,柳家有钱又怎么了,她才不愿意嫁呢,要不是娘家人寻死觅活的逼她,也不至于如此被冷落。
柳家与李家是近亲,柳永发和李彩柔是姑表兄妹,在结婚之前,他们二人根本不存在任何的男女私情,眼看二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柳家大张旗鼓地到李家提亲,当时李家步履维艰,李彩柔的爸爸李正德去世得早,家中没有顶梁柱,日子在风雨飘摇中度过。
李彩柔还未满十四岁,爸爸却早已被病痛折磨的死去活来,时而清醒,时而疯癫。
在一个多雨的晚上,全家人借好了钱,商量第二天就带李正德去医院看病,然而就在当天夜里,李正德带着一身的病痛跳入村中水塘,水塘很深,经过几个小时的打捞才将尸体拖上岸,看着肿胀的尸体,李彩柔和其他四个兄弟姐妹哭的肝肠寸断,爸爸不愿医治,是因为他不想连累大家,死,虽然是一种无奈,但同时也是一种解脱,一种成全。
柳家提亲的时候,李家余粮不继,经常吃不饱肚子,李彩柔的大哥不务正业,终日跟着一群人四处游荡,李彩柔排行老二,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妈妈王蕊遭受打击后一蹶不振,家里的吃穿用度都需要她细心安排,否则就吃了上顿无下顿。
白天,李彩柔领着兄弟姐妹下地干活,找野菜,说也可怜,大家都是赤着脚在路上行走,即便路上有荆棘也是一样,一年到头买不起衣服鞋子,大家都是小心又小心,唯一的一双鞋子也得留着过年再穿。
到了晚上,李彩柔在灯下拿着衣服缝缝补补,拆东墙补西墙,凡是能够用上的布料一块也不浪费,尽管颜色差别很大,但却被统统用上了。清苦如斯,任谁见了都心生怜悯,而这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情。
相反地,柳家吃穿不愁,因为柳爷爷经常出门做生意,倒也赚得些钱,如果两家结亲的话,姑表亲亲上加亲,柳家或许能够对李家多方照顾。这也是李彩柔的妈妈再三考虑的事情。
一连几天,妈妈什么事情也不做,下苦功夫劝说她嫁到柳家,如果李彩柔敢说半个不字,吃药上吊以死相逼绝不含糊。
“爸爸去世,兄弟姐妹成了可怜人,如果连妈妈也寻短见了,剩下这些兄弟姐妹该怎么办。”李彩柔被吓怕了,只好点头答应。
一步错步步错,今天的委屈就是多年前种下的孽缘造成的,李彩柔眼泪如雨,嫁过门后无论她做得多好,都会被二老挑剔。
李彩柔不是悲观的人,那些惨痛的日子都熬过来了,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很快她又调整好心情,女儿明珠才三岁,懵懂无知,正需要母爱,儿子刚出生,更离不开她,无论如何也不能倒下,必须坚强地活下去。
风冷飕飕的,村中一片黑暗,唯有柳家还亮着灯,摇曳的灯火闪闪烁烁,李彩柔忍着痛将婴儿抱到身边,看着婴儿被冻得发紫的嘴唇,眼泪又一次流了出来。他赶忙将之捂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驱走寒冷。
几人欢乐几人愁,新生命的到来并没有预料中的喜庆和风光,却让整个家庭阴云笼罩,孙子出生,二老无动于衷,置身于旁观者之列,他们在担心,在害怕,唯恐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云霞一开,黑暗疏形遁迹,太阳高挂在天空,挥洒下万道金光,家里的人吃过早饭各自忙开了,二老也搬了把椅子坐在屋外晒太阳,柳永发天刚亮就下地干活至今未回,谁也没有想起床上躺着坐月子的李彩柔。
大约半小时后,一个三岁大点的小女孩手里捧着一小碗饭,摇摇晃晃走上楼去,用很稚嫩的声音说道:“妈妈,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