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彦明白,师傅将话说的如此明白,那是真正的把自己看做他的传人了。心情激荡之余,却不免有些苦涩。若非师兄宋安意外,自己在师傅的眼里,不知何时才能到这一步。
罗业何等人物!单从表情便瞧出自己弟子的想法。他不刻意解释,只是道:“从我收下你那日起,我这一身所学迟早即是传授于你的。你师兄虽更得我喜爱,可是为师明白。真正能发扬我心中所念的,从性格、家世而言,也只有你了!”
杨应彦下意识道:“师傅,那您心中所念的究竟为何呢?儒家尊君好礼,崇天下大同之世。可是弟子总觉您的想法与其他儒者不同。”
罗业微眯着眼,似笑非笑道:“有何不同?”
杨应彦道:“自大汉尊儒以来,百姓臣民以圣人言守礼尊礼,遵循教化不妄为。但是师傅与师伯所做...”
他止住话头,不敢再说下去。
罗业轻敲桌面,眼神瞟向窗外。语气仿佛天上的浮云般轻飘飘的传来:“你可知晓太极殿背后那七方铜鼎的意义?”
太极殿上首龙椅旁侧,有鼎七尊。每鼎重逾万斤,上面刻有汉地名山大川、奇异之物。国之意也!
听师傅提起,杨应彦肃穆道:“古典记载,‘鼎’,国之重器。是以当年圣祖以集天下精铜,分铸九鼎,意喻大华九州。汉唐争霸后,两鼎由唐国窃走。我华族天下之象征也!”
罗业道:“那你认为,当今汉唐两脉。哪一方更能代表华族呢?”
杨应彦不假思索道:“自然是我大汉。天下九分,我大汉独占七分!”
罗业笑笑再道:“若以你此说。那华族财富十分,西唐以一州之地独占六分。唐民人人安居乐业,家中富余。而汉民悬差极大。就均而言,整个大汉之民也不过堪堪果腹而言。”
杨应彦气愤而立道:“当初西唐占据京都以西,败亡时毁我大好河山,劫掠天下财富,又有西夷援助。大汉岂能不落后?”
罗业并不介意他的态度,竖起三个手指,“三百年了!何以仍然落后?”
杨应彦愣住,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答。
罗业继续道:“鼎,国之意也。国,万民也!若是万民不满,何以为国?几百年来大汉依托儒家治理天下,可也仅仅做到勉力而为,民力几无进展。如此下去,万民总有难以忍耐之日。那时天下弃之,何以继续?”
“你非常人,当知汉与西夷差距。是我华族天生不如夷人,不知如何治理天下?又或是华族天生命贱,就该穷苦于外夷?你对此等怪畸之事,有何想法?”
杨应彦默然半晌,涩声道:“难不成师傅认为儒家文化不堪治国?”
罗业叹道:“为师教你多年,你还不懂?当年圣人言儒道时,不过刚且立国。儒道不过代表的是圣人的理念或是说希冀。但后人却将先辈的理念当做治国的手段,这便是谬误。你师傅我从来不敢对圣言有丝毫的不敬,但是手段是手段,理念是理念。当要分得清楚!”
杨应彦心中有所动,忐忑道:“师傅意思是指可不必固守圣言条例,自可寻得合适手段也可达到圣人心中理念?”
“可以这么理解。”罗业淡淡道,“有些人为了一些目的,曲解圣人之言。单独取出以禁锢万民思想,太过偏激了。”
杨应彦心中了然他所针对的,斟酌着试探问道:“这就是当初陛下同意的缘由?”
罗业道:“当代陛下一代雄君,不是你们表面看到的那样。两相取舍间,他愿意以刘氏天下换华族未来。这,也是我愿意跟随你师伯一同辅佐他的原因。”
当初他悄然下山,虽说有天象指引。可似他这等宏图大才,岂肯愿意见得大改之世而孑孑独立其外。五年前与师兄合计的议书只是是试探,直到见皇帝陛下确实着力推广。他才在师兄的邀请下进得朝堂。
杨应彦明白了师傅的想法,心中却不免惶惶。
罗业道:“你无需多想。你的品性,为师一直很清楚。虽说出身世家,但心性却是极为清正。在华族与世家之间,你不会让我失望的。”
“不以国库空虚而难,不为子民饥疲而痛。仓廪丰足,百姓安居,路不闻盗。域西美玉,江南精瓷,河南纨缟、剑南锦缎天下皆通。万国涌入,百姓守礼遵法,自信齐心如同兄友,不徒自艳羡他国之民,唐人不再蔑称我汉人为乞儿。煌煌国威之下,外夷亦不敢再轻易踏入我华族土地犹如自家花园。”
他眼神灼灼看着杨应彦,“这,便是吾心中所想。你愿意跟随为师,穷一生精力替华族打造这盛世之景吗?”
杨应彦只觉浑身热血沸腾,恨不得此事豪气大吼一阵。毫不犹豫道:“弟子敢不从焉!至今日之后再无柱国府杨应彦,只有华人杨应彦。”
他此番话,已是表面了态度。家与国之间,毅然站在了国这一边。
在大汉,便是普通之人,无不遵从家为大,国为轻。这是自古以来家族传续之重责!更别说杨应彦这等世间一等一的豪门贵族。
只是这杨应彦自小性格洒脱,阅书极广。对于万般书籍中所述大道也有自己的领悟,加之几年来罗业有意无意间的引导,令他的见识渐渐跳出了普通士子的范畴。今日罗业一番豪情壮语,更是直击他赤子内心。
他平复心中激荡,殷切问道:“此等盛景,当需几时?”
罗业竖起两根手指,道:“再有二十年。”
杨应彦诧异,道:“如此之长!”
罗业笑笑:“你觉久。可外夷还道短了。”在杨应彦不解的神情中,他继续道:“你在户部,应该最是清楚大汉这些年的变化了。”
“咸通十七年至今,大汉税收整整提高了三倍,兵部支出提高了五倍。虽然举国兴商,可粮产并未下降,反而有小幅度的提升。这代表了什么?”
杨应彦斟酌道:“商事带动了工事。几年来工匠发明层出不穷,虽然商事对农事有所影响,但仍能截住工事提高粮产。”
罗业眼中不可察觉闪过一丝惜意,若是宋安在此必能与我同想。终究受杨府传统影响太深啊!
“这代表我大汉无穷无尽的潜力。”罗业重重道:“我华人占据了天下最富饶广阔的土地,西夷三国相加亦不能相比,波拉荒沙则占了大部。而人力,他国更不能与我相比。虽是一定的负担,可也有了更强的底蕴。一旦将土地与人口转化为机遇,那么天底下又有什么能阻挡大汉的崛起呢?”
“现下大汉与西夷关系改善,盎西曼与波拉欣喜大汉门禁大开。但最多再有十年。夷人的精英人士必然看透这一点。那时,随之而来的便是重如数百年来的敌视,以致....战争!”
杨应彦一点即通。被罗业话中的眼界一带,当下追问道:“若按师傅所说,不出十年。五年后大汉与西夷三国乃至波拉帝国的利益就会牢牢捆绑在一起,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波拉帝国无足相惧,盎西曼三国皆以商人治国。他们会放弃巨大的利益而再来一次东征?”
罗业点头赞赏道:“你能举一反三,很是不错。”话锋一转道,“可如果到后来对方发现玩不转了。利益大部都到了大汉这边,而他们不得不依靠大汉而存的时候。你认为对方会甘愿放下神选之子的名号而附庸一向瞧不起的大汉吗?”
杨应彦仔细一想,脸色不由大白。以现在双发交往的模式,西夷诸国无不欣喜的将商物运往大汉。域西道边关诸城市,每日入关车辆拥塞城门。听闻西夷诸国百姓群涌奔赴大汉换取富贵。可问题是,盎西曼三国与波拉的国土本就赶不上大汉的土地。又不像大汉以强有力的政令可以担保粮产无碍。在西边极度崇尚自由风论的土地上,国家是不可能以政令方式限制民众自身选择的。
他忧心道:“那我们,该如何做呢?”
罗业淡淡道:“你现在所做的,正是该做的。战争,距离还算不短,沿着现下的道路走下去。数百年前,我们的先辈在缺衣断粮的情况下仍能将外敌赶出家园。若是那一天到来,国强民富的情况下还担忧什么呢。说不得,那时便是我们一举踏进他国之境。让他们也尝尝我华人数百年来的屈辱!”
杨应彦以前仅仅是无忧的锦衣公子。对于战争,从心里来说是恐惧的。他想起以往看过的古籍,道:“师傅,您博闻强记。能否告诉弟子,是否真如夷人所说那样。有神灵在保护着他们吗?为何,我华人却从无神灵的记载?”
罗业难得的沉默半晌。望向天空摇头回道:“我不确定。据闻当年战事不利下,西夷教尊请动神罚毁了我华人人口百万。”
杨应彦战战道:“百万?这如何....能战?”
罗业幽幽看他一眼,继续道:“那你有没有想过,我大汉为何能立国存在于世?”
杨应彦猛的回过神来!正理,若是西夷真有神灵相助,那为何我等华人能独立于世呢?难不成....
他眼神渴望的望向罗业,希望能听到师傅的解答。却只听见罗业低声仿佛自言自语,“神灵?或许只是一种称呼吧。我们所敬仰的,与他人所信仰的,殊途同归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