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宝五载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先是正月传出太子内兄,刑部尚书韦坚与陇右、河西两镇节度使皇甫惟明合谋作乱,其后又牵扯到了太子李亨与朝野许多高官显贵。就在人们惶恐地以为十年前“三庶人”一案又要重演时,却随着此案的两个主要人——皇甫惟明与韦坚的被贬,却又顿时平静了下来。太子李亨依旧稳坐太子之位,左相李适之虽然主动请辞相位,却反而加了从二品太子少保闲职,虽然实权尽无,但名义上反而是升官了。可见两人并未受到多大波及。
然而,就在朝野内外以为一切如常时,随着东宫党的第三号人物——四镇节度使王忠嗣的三道奏折的入京,朝野内外波澜顿起。
王忠嗣,盛唐第一名将。其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在吐蕃松州保卫战中力战而死。年幼的王忠嗣被唐玄宗收为假子,接入宫中抚养。因为常与忠王李亨一起游玩,所以被朝野内外公认为东宫党的强力人物。
开元十八年,王忠嗣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在玉川战役中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斩敌数千,使吐蕃赞普仓皇逃走。后接替王侄担任陇右节度使。开元二十六年北伐契丹,率十万骑兵,北出雁门,于桑干河三战三捷,奚、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天宝初年,大败突厥叶护部落,取乌苏米施可汗首级至长安。天宝五载,如今年方四十岁的王忠嗣已经是声名赫赫的大唐第一名将。
今年正月,在陇右、河西两镇节度使皇甫惟明被贬职后,时已是朔方、河东两镇节度使的王忠嗣由此又担任河西、陇右节度使。此时,王忠嗣佩带四种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都归其掌握,自唐朝建国以来,还未曾有过这种事。
这三道奏折中,第一道是:“天宝五载,率领陇右军与吐蕃大战于青海、碛石等地。三战三捷。”
原来今年正月王忠嗣兼任陇右、河西两镇节度使的半个月后,立即率领陇右军队与吐蕃大战于青海、碛石,三战皆大获全胜。吐蕃赞普也就是金城公主的丈夫赤祖德赞上表请求议和。
第一道奏折传到长安,满城皆惊喜若狂。事实上,王忠嗣的老对头,同为东宫党支柱的前任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在去年攻打石堡城战役中,在吐蕃大论莽布支与吐谷浑小王两国军队的配合,失利而归。而吐蕃赞普因此上表耀武扬威,口出狂语。使得朝野内外,无论是官员还是将士抑或平民,个个愤慨万分,无时不刻不想着报仇雪恨。
这也是皇甫惟明被贬官后,民间很多为那位修漕渠的刑部尚书韦坚喊冤,却无多少人理会皇甫惟明死活的问题。毕竟老百姓的心思单纯而狭隘。他们只知道巍巍大唐的威名在皇甫惟明手上被污,只记得皇甫惟明给大唐带来耻辱。却忘记了皇甫惟明也是一位与吐蕃屡立战功的名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所以当王忠嗣这道大胜吐蕃的奏折入京后,朝野上下无论官民都感到扬眉吐气。传闻已经一个月不上朝的唐玄宗李隆基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授予王忠嗣一个几岁的小儿子从五品的官衔。并让大臣拟出章程,要大肆封赏王忠嗣以及陇右节度军镇的将领跟军士。
然而王忠嗣不仅是大唐开国以来绝无罕有的四镇节度使,而且官职已经从三品御史大夫这样极为贵重的兼官了。四十岁的四镇节度使,从三品高官,再往上就是正三品官阶了。要知道,大唐一品到二品正从四阶极为难得。在如今朝廷里正从一二品屈指可数,除了那几位皇子所领的虚衔外,官职最高的就是如今权倾朝野的李林甫了。
李林甫如今爵位是从一品晋国公,散官官阶为从二品光禄大夫,职事官为从二品尚书左仆射兼正三品右相(即中书令)。但因为大唐官员与级别和待遇除了皇室外都是按照散官官阶来决定的。所以事实上李林甫只是从二品官阶而已。
而左相李适之则是在辞去相位后,才从正三品左相(即侍中)的职事官升为从二品太子少保,光禄大夫。即使他之前就已经是从二品清和县公的爵位了。所以,大唐朝廷,除了皇室以及李林甫这种权臣外,想要混到正三品以上,基本就得做到李适之那样的位置然后等到辞职赋闲以后养老,或者死了以后被追赠才能得到这个官阶。大唐的一二品可不是后来满清那种一二品大员满街走一大片,还外加一大堆超品官员那样不值钱。所以在大唐,做到正三品职事官就已经顶天了。
但王忠嗣才四十岁,论实权他已经是大唐开国以来绝无仅有的四镇节度使,朝廷最为重要的军镇都在其掌握之中。论爵位,他已经从二品清源县公;论散官,他已经是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职事官也有了正三品御史大夫这样无比显贵的兼官。所以如何封赏,实在让有关官员的费尽脑筋。
就在朝廷还在讨论王忠嗣如何封赏的时候,王忠嗣又给这些朝堂官员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他又上了第二道奏折:“天宝五载三月,又率河西军征伐吐谷浑于墨离军,虏其全部而归”。
原来就在王忠嗣大胜吐蕃不久后,鉴于上次皇甫惟明因为吐谷浑军队相助吐蕃,导致唐军在两国夹击之下失利而还。王忠嗣又马不停蹄率军讨伐原迁居在沙州墨离军的吐谷浑部,将迁居在此的吐谷浑部全部俘虏而回。至此,吐蕃失去了一大臂助。
第二道奏折再次送到长安时,整座帝都都沸腾了。据说李林甫李相国听到这个消息后,脸顿时都黑了。而整座长安却因此沉醉在胜利的喜悦中。
毕竟,这位大唐战神给他们带来太多惊喜了。以前的胜绩不提,就在近两年也是战功彪炳,无人可及。
天宝三载,时任朔方节度使的王忠嗣因后突厥汗国大乱。于是率领朔方军乘乱出击,破后突厥左厢阿波达干等十一部,与回纥和葛逻禄一起攻杀拔悉密部的颉跌伊施可汗。
天宝四载,王忠嗣兼任河东节度使后。自朔方至云中,边陲数千里,要害之地,皆列置城堡,率领河东军拓地数百里。北塞胡人由此不敢南侵。边人以为自张仁亶之后为将帅者,皆不及之。
天宝五载,就是今年,在兼任陇右节度使与河西节度使后,先是率领陇右军三胜吐蕃,又率领河西军虏获沙州吐谷浑。
三年间,兼四镇节度使,在每一个节度军镇都率领那里的军队立下了不世功业。于是,民间沸腾,很多人以此为傲,都把王忠嗣称作是唐太宗时期的卫国公李靖、英国公李绩和唐高宗时期的邢国公苏定方、闻喜县公裴行俭那样的名将。
而朝廷与政事堂宰相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也顾不着什么年纪轻,官阶高,难以升赏这样的事了。政事堂与吏部效率这次出奇的快,拟出章程后授予王忠嗣从三品鸿胪卿的职事官衔。
从这可以看出政事堂与朝廷那群高官大员们对此有多么恐惧。毕竟大唐虽然分文官武职,但可不像宋明以后重文轻武一样文武殊途,此时节度使达到一定资历与功绩后大多会入朝担任宰相,至于开元朝宰相基本个个都是从节度使那位置走过来的。所谓“出将入相”,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何况王忠嗣的散官一直都是文散官,也就是即使多年从事军戎,但他的职位明面上一直是在走文官这条路。四十岁的节度使啊,如果让他进来当宰相,那政事堂以及满朝衮衮诸公情何以堪?所以,一定要把他的官职官阶压下来。
但事实上反而是把王忠嗣当做眼中钉的李林甫摆手笑道:“若是敢这样赏赐,恐怕皇上那里要发脾气,到时候诸公都得收到责备。”于是又加授了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的文散官官阶。
李林甫都这么说了,政事堂以及朝廷对此也只能默认。但很多人反应过来后,都真心实意的在心里暗暗夸了李林甫一声“高明。”
(晚点一定会再更新一章,如果有时间,可能会更新两章。朝堂之上,要开始不平静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