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几天的航行,轮船抵达了天津大沽口,这里是京畿门户,向来布防森严,从明朝起就建有炮台,有所谓“南虎门北大沽”之称。
夏云桐等人经过禀报允准,才能弃舟登岸,费了半天才来到天津三岔口的直隶总督衙门。
这总督衙门原本是在保定,但随着洋人事务愈加繁多,都需要在天津办理,索性便在天津又建了一座衙门,所谓“一督二府”。
夏云桐递了片子,就在城里找了住处等着,但过了三天,片子如石沉大海,天天去总督衙门问,得到的回信都是“李大人忙,且候着”。
现在想见李鸿章一面确实不容易,这位总督的职权很大程度上类似总理,内政外交一把抓,权倾朝野,多少人想成为他的幕客,都快挤破了头。
想起前世的一个故事,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其实开始不想革命,花了大钱走门路、托关系,特意向李鸿章献上计划书,希望能得贵人垂青,弄个小官做做。
李鸿章却以军务繁忙为由,将其一口回绝,弄得孙中山心灰意冷,尤其在亲朋好友前下不了台,上书后几个月,便开始组织革命党,态度转折如此剧烈,可见也是气得够呛:你们既然不给我官做,索性我自己去抢!
夏云桐觉得傻等不是办法,不过也不意外,他事先也做过谋划,自有一条“曲线救国”的路子。
天津港是清末中国的贸易枢纽,南方以上海为重,北方则首推天津港,只有在海河寒冬封冻时,天津港才会有些许安静。
此时正是漕粮进京之时,港口忙得不可开交,船进船出,人声鼎沸。
而港口对岸同样热闹,这里名叫紫竹林,到处是洋行、洋房、洋人,尖的、圆的、斜的楼顶上插着花样繁多的洋旗子,正是英法等列强在天津划出的租界,名气不亚于上海外滩。
海河边的英法租界交界处,有一座二层小楼,挂着“天津轮船招商局”的牌子,二楼办公室里,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一封信,时不时还拍案叫绝。
此人名叫盛宣怀,乃是招商局会办,而信的题目叫《论官商合办之流弊》,署名正是夏云桐。
盛宣怀虽然只是个会办,相当于公司副经理,但大家都知道他是李鸿章派来的全权代表。
轮船招商局是一家官商合办的企业,由实业家朱其昂担任总办,但开业半年多了,亏损严重,朱其昂不得不引咎辞职,现在正酝酿着由上海买办唐廷枢、徐润来接手经营。
但就在此时,盛宣怀却收到一份书信,这封信说得他心动神摇,文中论点正好道出其心中所虑,坐在那细细回味,可以说偏僻入里。
第二天,夏云桐就收到了盛宣怀的邀请:务必来招商局一叙。
他暗想:鱼儿上钩了。
鱼饵自然就是那篇《论官商合办之流弊》。
此人在前世历史中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一个非常能干的贪官,办洋务是为了掌控权力,要对自己有好处,所谓“非私不谈公”。
因此夏云桐投其所好,在文章中大谈商人对权力集团的威胁,中国古代有“士农工商”的分级,向来把商人列为潜在的敌人。
原因很简单,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人掌握了财富之后,必然要求影响政治,以求得对自身财富的安全感,这无疑会威胁到官僚集团对权力的垄断,因此朝廷必须对商人保持高度警惕。
指出问题后,夏云桐还提出解决办法,就是改“官商合办”为“官督商办”,最后直接收归官府,把猪养肥了再杀。
夏云桐的意见书,就是前世盛宣怀一生的写照:办企业亏损了,就把责任推给商人,自己稳赚不赔,徐润称其为“有强权而无公理”;
看看民间资本修建的铁路很赚钱,又想搞铁路国有化,明目张胆地抢劫,激起了四川“保路运动”,骨牌连串倒下,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
可以说盛宣怀是清朝灭亡最直接的罪人。
夏云桐前世看过一部伟大的科幻小说,提到一个观念,学生考试语文,需要先看一遍最后的作文题,再从头开始答题,大脑会在下意识中进行思考,等到最好写作文时,往往已经有了成熟的考虑。
因此世界上其实并无“灵感”,事实上之前一直在思考,只是我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等到时机成熟,思考出成果,我们却以为只是偶然得到。
同样的道理,盛宣怀一生作为都是一脉相承,他的心中其实早有相应的理念,现在被夏云桐一针见血点出,顿时大起“知音”之感。
盛宣怀其实长得挺清秀,薄唇尖下巴,文弱而又阴骛。
一身天青蓝缎子大褂,胸襟处挂着一口洋怀表,见微知著,表面时尚,内心保守,看上去中西合璧,其实不伦不类,就像穿着西装革履,却戴着一顶瓜皮小帽。
之所以刻意接近此人,是因为盛宣怀是李鸿章的干儿子,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有件事此时还不为人知,就是他贪污的银子都会孝敬干爹一份。
盛宣怀几乎就是李鸿章的白手套,很多贪污腐.败李鸿章自己搞起来不方便,就假借其手而行之。
所以打通此人关系,正是靠近李鸿章的捷径。
夏云桐大谈如何统治百姓,与盛宣怀说得极为投机。
他解释为什么历代封建王朝,最后都难以避免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的增加无法跟上人口的增速。
土地产出的增加是算术级别,但人口却是以几何数倍增,当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超出了土地也能承受的极限,自然会发生大规模的混乱,就像天花板被挤翻开了,房间也要垮塌了。
等到战乱导致大规模的非正常死亡,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与土地产出慢慢达成新的平衡,大部分人有饭吃了,这时候国家自然逐渐安定下来,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
所以说王朝更迭并不是因为什么君王昏庸、大臣无能、天灾人祸等等,归根结底还是人口与生产资料的关系,要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搞控制人口。
盛宣怀佩服之余,也起了招揽之心,第二天就为夏云桐引荐了一位儒雅老者,候补道台周馥。
夏云桐听说过此人,这是李鸿章的首席文胆,文书奏折都出自其手。
两人一番晤谈,周馥也满心折服,夏云桐暗笑前世的历史政治书没有白背,马后炮都成了神机妙算,拿出来忽悠这些官僚绰绰有余。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