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还是要加强学习,至少要知道一家公司是做什么的。
怎么学呢?
F10
基本资料在那,好,那就学吧。
杨坤每天收盘后,从涨停板开始,一直到上涨5%的,逐个背诵基本面,这只股票钢铁股,那只股票银行股,有些票从名字上能判断出来,有些名字和业务没什么关系,比如GQY,谁知道它做啥的,这类票就要死记硬背,一边背,一边写,加深记忆。一个月,杨坤用完了一袋(12根)水笔芯,看着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颇有一种成就感。
但是也有问题。
有些公司多元化经营,有时候上涨并非主营业务,而仅仅是旗下某一个小业务,或者参股公司的活动,好比你进一间屋子,主要家具一目了然,但市场并不炒这些面上的东西,它炒这个公司边边角角的东西,这就需要对上司公司非常了解才行。
但这些非主营项目,对公司业绩究竟有多大影响?
有些仅仅占很小一部分,股价却一飞冲天,难道真是基本面的价值投资者买,按理儿说,不应该啊,那是谁在买?
价值投机者?
炒作?
莫非这就是所谓的“概念”?
概念是介于价值与投机之间的一种说法。你说它不好,它有时候是真的,很多企业在创业初期并不为人看好,后来发展却很快,比如QQ,当年马化腾打算30万卖掉QQ,没人要,你看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你说概念好,有时候却做不起来,很多是一阵风,炒完之后,一地鸡毛,跑得快的赚钱,跑得慢的套在高处站岗,说好的,业绩高增长呢?
谁跑得慢,谁傻;
谁当真,谁傻。
可是,又不能没有故事,至少这个故事要听起来像那么回事。
至于真实情况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如何理解。
有时候出利好,股价不涨反跌,有人说,利好出尽是利空,那为什么有时候会涨呢?
有时候出利空,股价不跌反涨,有人说,利空出尽是利好,你敢买?
消息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对消息的反应。
市场对消息的反应,远大于消息本身。
一个消息出来,市场会如何反应?
有多少真实买盘,又有多少跟风买盘,跟风买盘中,有多少价值跟风,有多少看图形的技术跟风?
这个恐怕很难衡量。
价值投资者——价值投机者——技术投机,作为主力,要权衡三者之间的平衡,话是这样说,实际操作起来,谁知道后面有多少跟风盘?
做散户时,以为主力无所不能,以为主力每次都赚钱,等自己做了主力才发现,主力也面临很多未知因素,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也有赔钱的时候。
这又是一个概率问题。
追求每次都运作成功,不太可能,只要概率占优就可以。
如果这样,也就不必担心赔钱,有亏,有赚,赔钱不可避免,只要盈亏比亏损多就可以。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概率?
杨坤总结了三个因素:
1大盘。大盘是外在基础。有些事情,只有经历,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做散户时,一直非常强调大盘,那时候是讲概率统计,表面做的统计,为什么大势不好时不做股票,并不知道内在原因。等自己做主力时才知道,大势不好,失误率很高,不是不想往起做,而是实在做不起来,主力做不起来,散户还能赚钱?有人说,下跌时也有上涨的股票啊,的确,但你统计一下概率,运作成功的票凤毛麟角,概率上不占优势。当初下跌不做股票,虽然不知道内在原因,但与内在原理暗合,所以也没赔钱。下跌时还做股票的主力比散户还傻,散户可以割肉,主力割肉都出不来。行情好的时候,主力资金给点颜料开染坊,市场疯了,拉升有人跟,出货有人接,赚钱比抢银行还容易。
2概念。概念肯定有投机成分,有泡沫,但作为概念的起始点——基本面,不能太离谱。一天中午,杨坤出门吃饭,看见商店门口贴着一张纸,上面写“本店没有食盐”。呵呵,多可笑,这不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现实版吗?我也没问你有没有盐啊,自己说啥啊。
下午,股票市场中盐类股票封涨停板,“怎么回事?”哦,原来大家都在疯狂抢盐,说日本海啸导致核辐射,没盐了,大家都在抢。“现代社会,怎么可能缺盐呢?”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问题,却居然导致恐慌性抢购。如果说市场是非理性的,尚可理解。掌握大资金的主力,跟着起哄,什么智商?市场是非理性的,但并不总是非理性,它有清醒那一天。作为主力,至少要留给自己出货时间——市场清醒之前。像这种炒盐的股票,晚上大家静下心一想,就清醒了,第二天追着往外跑,主力能出来?出不来,再往起做,又没人跟,这不找着赔钱吗?果然,第二天低开低走,怎么上去,怎么下来。炒作可以,不能太离谱。
3操盘手法。图形要漂亮,技术分析那一套要熟悉。不过,过多强调操盘手法,有可能涉嫌操纵股价,差不多就可以,不能太过。
有了这三点,操作成功概率会提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