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生不会忘记,我的童年里也有一道美丽的彩虹。
吃过午饭,午后异常闷热,黑压压的云笼罩着大地,白天几乎成了黑夜,我们都知道要下雷雨了。果然不出所料,一声“轰”响,雷声冲破天宇,大雨倾泻而下。瞬时,厅堂的坑坑洼洼变成了小水池,成了我们的游乐场。我和小哥哥拿着水瓢不停地往外舀水,二哥也不停地扫呀扫,玩得不亦乐乎!过了一会儿,勤奋的二哥便在房间里书声朗朗,那首《暮江吟》我应该还是那个时候背下的吧!“妹,快进来读书吧!”随着哥哥的一声呼唤,我就跑进了房间,学着我哥有模有样地读起来,伴着那隆隆的雷声,铿锵有调。忽听得我小哥一声大叫:“快来看呀!,天边出现一道彩虹了!”我和二哥应声赶出,远处的山已是清晰可见,一条美丽的七彩虹,横跨于山岭之间,真是美丽极了!我们兄妹三人就一起望着、笑着……
记不起什么时候,噩运降临到了我家,我的童年是灰色的,唯有这一道美丽的彩虹为我的童年镶上了美丽的金边,在所有苦难的日子里,都压不住我心底闪耀的光辉。
后来就是那永无休止的噩梦。从我记事起,我的二哥就生病了。
当厅堂的牛角响起的时候,我亲眼看见我亲爱的哥哥,手举着寒光闪闪的菜刀从后厅里闯出来,面露凶光,年幼的我躲在墙角边,既害怕又心疼,迷信又一次把我亲爱的哥哥推向崩溃的边缘。血溅了一地。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我的哥哥被关在烤烟房里,他的双手在背后反捆着,双脚紧紧的绑在木板上,四肢已经没有了活动的力量了,天知道要花费多大的力气,才能把他绑在这木板上啊!我的心被刺痛了!眼球里迸出了那座黑黑的、矮矮的、用来烤烟的土墙。只有一扇窄窄的小门,让我们进出,没有人可以接近他了,只有我和我最小的哥哥可以给他送饭,再给他端那一碗一碗苦苦的黄连药,然后我再一口一口的给他喂。善良是上帝赋予孩子最灵动的圣泉,就算是超越了极限的精神病患者,他依然坚信纯洁的孩子是最能给他安全感的依靠,只有纯洁的孩子,才能给他人性最底限的信任,才有了生命存在的意义。那年我才十岁。我照顾着四肢被绑的哥哥。其他人已经无法靠近他了,只有我和我的小哥可以给他喂饭吃药,天知道年少的我们就只能这样艰难的生存着。
慢慢的,我们又把他转移到了自己的房间,他终于可以住房间了!可是双手依然被捆着——那捆着的是一只狮子呀!绳子慢慢地被房间里的一块石板磨断了,那是整夜整夜的磨啊!我的心又刺痛了!象是一只脱了缰的野马,他飞一样的狂奔而出,凹凸不平的小路如履平地,以他超人的能力,他逃了!风,象是存心要把人刮走似的,不停止地叫嚣着;雨,如一张铁网从空中降落,锤炼着我们的身心;黑夜,像一只怪兽张着黑洞洞的大口。这个世界仿如只有六个人,一个在前头狂奔着,不需要火把,也不需要雨伞,只需要放逐;两个在后面追着,一老一小,瘦弱的身体,被黑夜淹没,狂风暴雨似张牙舞爪的魔鬼,指挥着在深山中穿梭的父子,他们似乎要吞噬整个山林;还有三个柔弱的身体,倚靠着高高的窗口,盼望着窗外一丝的亮光。
母亲抱着几个月大小侄女不停地抖动着,婴儿的啼哭似乎要穿透这个黑暗的魔咒,为我们储蓄着一点一点的能量,生命的开始,原也应该是这样的清脆啼亮,是什么给我亲爱的哥哥上了一道这样连上帝都无法解开的魔咒:让黑暗去吞噬他的生命,让社会去摧残他的意志,让病魔毁掉他的一生。屋内孱弱的灯光迷茫着,我就这样依着妈妈,望着窗外越来越肆虐的大雨,我们只有一点渴盼——那一束的亮光。母亲眼泪簌簌的流着,我也默默地流着,静寂着……
第二天早晨,终于找到了哥哥,僵硬的身体,微弱的呼吸。听大人们说是在邻近的村外找到的,雨水把他浸透了,连发抖都不会了,僵僵的。爸妈取来几床棉被盖在他的身上,我坐在哥哥的身边,没有掉眼泪,只是使劲地搓着哥哥的手心手背,试图用我瘦小的手捂热哥哥的生命,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母亲艰难地给哥哥灌着生姜汤,母亲的心里也一定像我一样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那是心的召唤,爱的千肠……哥哥终于在全家人抚摸呼唤中慢慢苏醒过来,孱弱的呼吸,僵硬的身体因着亲人的召唤,哥哥终于重生了!
只是重新又获得了一次生命,获得大自然赋予生灵的最公平的呼吸、最公平的山川水木,最公平的日月星河。他的第二次生命并没有因为重生而获得社会赋予他最公平的人性,刚刚醒来的哥哥,全身马上就被五花大绑了、男人们心狠而又无奈的绑起哥哥的手脚,女人们在一旁深深地啜泣,我还没来得及为获得重生的哥哥而喜悦就依着门边看着这残忍的一幕……
如果可以用生命递减法则来营救我哥哥的话,当时年仅十岁的我愿意用我一半的生命送给我的哥哥,让他拥有和我们一样健康的身体,拥有和我们一样的人身自由……
微弱的生命,就这样被亲人“守护”着,被亲人“摧残”着。母亲用米汤一口一口地喂着哥哥,泪水浸湿了过早苍老的面庞,从面颊而下,落进了米汤里,仿佛为哥哥注入了生命的源泉。
生命就这样无奈的生长着,呻吟着……
命运的艰难总是能让人过早的成长,经历过苦难的孩子总是能把生命诠释的更全面。本书中的开头“求生的力量”是真实的影子。作为作者的亲妹妹感叹亲人为改变家庭命运,使出了所有的力量。在此写一篇《引子》为我的亲人“呐喊”。
英子
2016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