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都市小说 > 密室逃脱大师 > 第十四章 完美解决
    讲台下的学生们都放下了手中的笔,停止了思考,抬头看着黑板前的杨贤成。

    周密首先的感觉是震惊,到底是研究数学几十年的老教授,才几分钟就看出了其中的机关;紧接着是兴奋,困扰了自己那么久的难题终于要解开了,而如果通关了达·芬奇密码(Part1)Lv.1,等待着自己的将是系统发放的随机奖励,想想就令人热血沸腾啊。最好是达·芬奇密码(Part2),他臭美地想道。

    “不过,最终怎么排列,我还是吃不准,你自己再斟酌考虑一下。”

    杨老先生说话还真是抑扬顿挫,还是先扬后抑的那种。周密正在兴头上,激动地说道:“杨老师,你别卖关子了,快说吧。我可是等得太久了!”

    周密这副样子真像是求知若渴的上进青年,杨老先生不明所以,吃了个晃,连连点头,已经决定在招收研究生的时候优先考虑一下这位真正热爱数学的年轻人了,于是说道:“先来看这串数字,一共有十个数,我先把他们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杨老先生在周密写下的那行大字下以不同颜色的粉笔写下重新排列过的数字:“1,1,3,4,5,7,8,9,15,24”。

    “这么看,是不是更清爽一些?”不待周密回答,杨老先生继续道,“但这么看,仍然让人觉得云里雾里,尤其是‘3,4,5’、‘7,8,9’这两组连续整数,干扰性非常大。”

    “那么,我把这十个数再分为两组,其中有一组数是很常见的。”

    杨贤成在黑板上以第三种颜色写下两行数字:“1,3,8,15,24”、“1,4,5,7,9”。

    “有没有发现什么熟悉的数列?”

    杨贤成话音刚落,周密其实看懂了其中一串数列,但被讲台下一个女生抢了先,她是班里学习成绩最好的几人之一。

    “‘1,3,8,15,24’正是‘1,4,9,16,25’的变阵。”

    杨贤成点点头,投下赞许的目光,说道:“不错,这组数列正是二次幂数列的变阵,而另一组数列也是,但是变了两次。”

    停了两分钟,没有人回答,杨贤成就不再等了,自己说了出来:“为什么不试试加法?1+4=5,5+5=10,10+7=17,17+9=26,而‘1,5,10,17,26’不就很简单了吗?”

    “噢!原来如此,一组数列是将二次幂数列除‘1’以外的数都减了‘1’,而另一组数列则是加了‘1’。”

    周密恍然大悟,这串数字的密码终于解开了。

    “我们虽然将这十个数字分解成了两组数列,但是,这两组数列的前后位置是未知的。所以最后会有八种排列的可能性。”

    周密从狂喜中冷静下来,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杨老先生说的八种可能性。

    “1,3,8,15,24,1,4,5,7,9”;

    “1,3,8,15,24,9,7,5,4,1”;

    “24,15,8,3,1,1,4,5,7,9”;

    “24,15,8,3,1,9,7,5,4,1”;

    “1,4,5,7,9,1,3,8,15,24”;

    “1,4,5,7,9,24,15,8,3,1”;

    “9,7,5,4,1,1,3,8,15,24”;

    “9,7,5,4,1,24,15,8,3,1”。

    “这个数列相对比较简单,你要是有兴趣的话,我可以给你几个复杂的数列玩玩……”

    杨老先生笑眯眯的时候可不多见,周密没由来一阵心慌,借口有课,赶紧溜了。

    密码破解了一半了,周密哪里还有心思上课,一溜烟先回了寝室,打开电脑登陆了“麦斯麦提克”中文数学论坛,点开自己的主页,帖子的回复还是零。难掩失望,周密就要叉掉网页关机睡觉,网页的右上角闪烁了起来:“您发布的主题有一条新的回复”。

    还好我眼疾手快,周密庆幸地把光标从红叉上移了回来,点开自己的帖子一看,一大段长文分析附在了自己简洁的问题描述下。这个人的回复非常严谨,援引很多,但基本思路跟杨贤成老先生一模一样,最后也是给出了八种可能的排列组合。

    两项印证,周密再无怀疑,随意地合上电脑,他从抽屉里抽出几张A4纸,先在一张纸上写好原始的数串和英文诗歌,在下面写出杂乱数串可能的八种排列,然后换上一张新的白纸,打算按照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原作中描述的方法,来一一重排升级后的密室中出现的两行英文。

    天降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周密深深地体会到了。书中的罗伯特·兰登是哈佛大学知名的宗教符号学教授,在危机重重的环境下还能在几分钟内就排列好雅克·索尼埃馆长留下的密码;而周密是伊卡斯特大学的数学系学渣,尽管知道了破解密码的大概方法,自己真正上手实践的时候还是大费周章,忙得焦头烂额。还好是在密室外解密,别说拿着八种可能的排列,就算告诉他确切的数字序列,直接进密室去破解,他也能把一小时的时限通通耗尽。

    第一组数列的重组足足花了他五十分钟,重排后的英文依旧狗屁不通,他动用牛津词典、朗文词典以及一切知名的英文词典,都告之失败。

    不甘心的他继续用新的数列尝试,此后的工作在第一次的辛苦后变得轻松了很多,平均一个数列的英文重组只要十分钟,而查阅的时间大概也是十分钟。两个多小时后,他已经试到了第七组数列。此时他的心是麻木的,根本不怀有任何期待了,即使这次失败下次肯定会成功的。

    抱着这样的心态,惊喜突然降临了。根本不需要词典的帮助,他也能看出第一行重组后的英文是个人名,当然他一时并没有认出这个人是谁。在词典上查出了这个人的中文译名后,他差点跳了起来。

    “拉斐尔·桑迪”;

    “法兰西斯一世的圣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