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海底两万里》到《我,机器人》,历史上那些经典科幻都被般了出来做论证,虽然也有很多人表示没必要去计较那么多,只要精彩就行,可很多人还是不乐意。
不少人觉得既然不能算是科幻,那就别以科幻做标榜,部分倪诓的读者都感觉自己受骗了,他们觉得自己喜欢科幻,以为一直以来看的就是科幻,可谁想到到头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这些人表示他们想看真正的科幻,既然倪诓的不是那以后就不看,然后虽然很多读者其实也懒得分这么细,但现在情况不一样。
事情的起因是倪诓抨击张晓夜,然后张晓夜揭破了这个事实,虽然说确实不用这么纠结,可问题现在事情对他有利,于是他的粉丝就咬着这点不放,大肆的指责倪诓。
想和稀泥?没门,你写的本身就不是科幻,为什么不能分这么细?事实证明了张晓夜写科幻也很厉害,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幻,不像你那样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伪科幻。
张晓夜粉丝众多,说超出倪诓好几十倍也一点都不为过,本身电影就要比的受众群广,要拼粉丝数倪诓怎么可能是对手。
有的人可能不喜欢,却会喜欢张晓夜的音乐,有的人可能不喜欢音乐,却会喜欢他的电影。哪怕这些都不喜欢的,也会因为他的成就而喜欢他,或者说是对他有好感。
如今的张晓夜在国际上已经崭露头角,他的电影已经比李小龙还要成功,她俨然已经成了香江电影的代表,所有香江人都引以为荣为之骄傲,这样的人气地位哪是倪诓能比的。
张晓夜没有证明自己的时候,他的粉丝还不太好表示什么,现在《地球往事》如此受欢迎,质量摆在那里明眼人都很清楚,当然也就不客气了,势头一起倪诓根本没有反击的能力。
文人也好名流也罢,大部分也都站在了张晓夜这边,虽然没有公开指责,不过也有不少人隐晦的表示倪诓就是在没事找事自掘坟墓。
此时倪诓还是不消停,不过他的声音已经完全被盖了过去,剩下的都是在评述《地球往事》这本书,张晓夜证明了他说得完全就是屁话,硬科幻只要写得好也可以很精彩,读者同样也喜欢看。
很多人对此还是很惊讶的,从书里完全可以看出张晓夜的科学素养一点都不低,很多知识可都已经超出了高中生的范畴,虽然人们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可他确实还只是高中生啊。
这样的情况当然不出他的意料,《地球往事》也就是《三体》,这可是后世华语科幻第一书,曾经获得过有科幻诺贝尔之称的雨果奖,奥巴马等等牛人都是这本书的粉丝,要是不能引起轰动就怪了。
在后世,这个系列三部曲更广为人熟知的名字是“三体”,不过张晓夜觉得“地球往事”这个名字更有史诗感,于是就没有用“三体”。
里面,相对论、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宇宙大爆炸理论、第三宇宙速度等等都有提及,很多相关的东西会让不懂物理学的人不明觉厉,但又不会造成阅读障碍。
大学里面那些学生教授,懂得物理知识的人针对这本书里面涉及到的东西也发表了看法,甚至说是激辩,比如说中描述的网络、通讯方式可不可实现,引力波到底存不存在等等。
辩论是有,也有人觉得《地球往事》的科学推想还是有漏洞的,先不说这些是不是事实,这都已经不影响人们对这本书的认同了。
倪诓的什么时候能够引起这样的激辩,他的书里根本就没有这些东西,当然也不存在去辩论,从这点来说张晓夜就已经赢了。
地球往事三部曲,要说最经典的一个概念,当然就是黑暗森林法则,这是这部首先提出来的,就跟《我,机器人》的机器人三定律一样的经典,可以说是伟大的创举。
不过这要等第二部的时候才会真正的提出来,按照他的连载进度至少是两个多月以后的事情,正好那时候现在的争辩肯定会消退了,到时候可以更好的震撼读者一把。
倪诓的一些读者不太乐意,因为故事背景是设定在大陆,还大篇幅的描写了大陆刚刚过去没多久的○○,他们觉得张晓夜是香江人,就应该将故事设定在香江。
中英联合声明之后,香江人的不安全感也是越来明显,这其实也是一种体现,不过张晓夜对此的回应是,“不管是香江还是大陆,都是中国,都是中国人,有什么区别?如果我只将背景放在香江,那要有有人说不合实际,香江不会具有这样的科技实力了,估计还得有人嫌格局太小了呢。”
讲的是整个世界的生死存亡,如果只放在香江,那格局就真的太不够看了。
他这个调侃的说法让人会心一笑,都知道他是在讽刺倪诓鸡蛋里面挑骨头。其实很多人反倒觉得这样的设定才是最合适的,或者说符合他的经历,谁都知道他小小年纪就只身来到了香江,那个时候大陆是什么情况已经不用多说。
不过这样的剧情安排,家里人倒是首先打了电话过来质问,让他悠着一点做事之前想象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要太过肆意,得收敛一点。
张晓夜就道:“明明是事实为什么就是不能说,你们可也是受害者。”
“是什么情况你自己也很清楚,很多时候你得考虑大环境,反正你这部是别想在国内上市发行了。”
家里人的叮嘱,其实是怕他在内地因此发展不利,并不是说直接就抗议他这样做。张晓夜自己也很清楚,这个事情在后世都是忌讳莫深,更何况是现在这时代。
哪怕是他家人那么牛掰,也只能是保证只针对这本书,不针对他的人。现在书被封杀了,估计得等上好些年才能在解禁,谁也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