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玄幻小说 > 执明神君传 > 4、繁刀繁剣
    李登阁看完这篇序言,再无怀疑,这肯定是《凌烟十三剑》的正本,说不定还是孤本,原来这本经书是由太宗皇帝命吴王所作,以前听父亲说过,如若论资排辈,这吴王算是我的堂祖父,只是皇室修订的武书何以会落在这里?我原先以为《凌烟十三剑》只是一十三路极高明的剑法,原来不是。若不是我被这大虫引导至此,那这部经天纬地的武学宝典岂不是就此湮没在这穷山辟岭、累累兽骨之中了吗?此地远离两都,深处塞外,若由外族获得,岂非大违堂祖父之志?

    他知道自己所闻有限,也无暇多想,只希望能从中迅速学到一些武功奇技,好去给自己的父母报仇!于是掀过序言,去看那刀册,只见第一句是:刀着,霸道之兵也。凡刀皆一面开刃,力之所至,劈肉斫骨,若背实刃利,断石开金,皆为常理。

    李登阁想了想,感觉非常有道理。

    接着后面介绍了单刀、双刀、砍刀、鬼头刀、柳叶刀等等十几种刀式,对每一种刀法都有详细的介绍,每介绍完一种刀法,接着再介绍这种刀法的不足之处,最后再对刀法做最后的总结,几乎每一种刀法,书中都能找到缺点和不足。

    其中讲到东镇有一门沂山刀法甚是厉害,书中也作了不少说明,李登阁一年前见过沂山掌门赵猛的扑风刀法,跟书中所讲基本相符,但书中所列招式比赵猛的要多很多,据书中所说,这门刀法实际上是一门极为厉害的武功,但赵猛似乎尚未领悟到其中的奥妙。

    刀册中讲唐刀篇幅甚多,从唐刀制作材料到如何使用,一招一式,丝毫不爽。

    这一册最后说道,西域白衣大食国盛产乌兹钢,面饰回纹,质地极硬,乃钢中上品,武林中人多唤其作西域寒铁,中原少之又少。

    李登也管不了什么寒铁、热铁,只是感觉这刀册中所列武功过于深奥,翻过去又看那剑册。

    只见剑册第一句是:剑着,君子之器也。

    李登阁心里欢喜,这个兵器好,只是剑虽是君子剑,但是用剑之人未必都是君子,像那董国全,其实陈、周二位师叔也有些糊涂,多亏那“追风吴”不会用剑,要不然还真是糟蹋了这一样兵器。

    然后下面是对江湖上各种著名剑法的介绍,列的密密麻麻,还是跟刀册一样,先介绍各路剑法,然后再剖析其不足之处。

    李登阁仔细看去,只见闾山派的三十六路北斗七星剑和楼观派的十三路两仪剑都赫然在列,不禁感叹这《凌烟十三剑》真不愧是天下武学的汇总之本,难怪声名如此之盛,天下武人都想据为己有。

    但他发现一件事情,书上介绍北斗七星剑时只有十八式,而分析其不足之处时又列出十八式,加起来一共三十六式,但他在闾山学的正是这三十六式剑法,这是怎么回事?难道王志清师傅早已阅过此本剑册?那既然他见过此剑册,为何不把它存在闾山呢?百思不可解。

    这一册最后,吴王总括到:天下诸般剑法之中,唯青城派‘天师剑法’破绽最少,而楼观派的‘两仪剑法’若逆向推演,也可成一套独立的剑法,正反两仪剑法天衣无缝,只是若所有剑法都如此试炼,不免坠入魔道,大违道家中正无为之理,望后世慎之又慎。

    李登阁推想侯静怡也就三十岁,姚刚也不过大她三四岁,而这本武册成书于三十五年前,姚侯二人当时尚未出生,而成叔叔说楼观派前掌门岐晖逝于贞观四年,所以当时江湖上只有上清派掌门潘师正知道有这么一路反两仪剑法,但听说潘师乃是得道高人,怎会将一路跟正两仪剑相克的剑法公诸于众?如此说来吴王仅凭一己之力就能从正两仪剑中勘出一路反两仪剑,看来我这位堂祖父当真是一位武学奇人呢!

    李登阁看了两页,眼睛渐感疲累,发觉这剑册比刀册更深,心内沮丧。

    抬头看时,天已向晚,他合上金册,放在地上当枕头,枕在下面休息,不一会渐渐睡着了,梦中还在照着秘籍中所列的招式比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