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厂里,他跟普通工人一样从做学徒工开始。师傅是个上了年纪即将退休的老人。话不多,喜欢默默地干活。何秋亮平时跟着他,打杂,做下手。
钣金工是个技术性非常强的活计,没有三年五载是难以学成的。何秋亮不便多问师傅,只好自己买来书本,进行自学。同时注意观察师傅工作中的一举一动。
工作之余,何秋亮买来了不少文学书籍。在《沸腾的群山》《茶馆》《红岩》《铁道游击队》《家》《春》《秋》《子夜》等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情节之中,常常沦陷得茶饭不思,彻夜不眠。
文学书籍的熏陶,使他的思想渐渐有了改变。不再对过去的苦难心生不满,不再自责和忧伤。在生活中,他仍是孑然一人,了无牵挂。在工厂里,也不善交际,不喜出人头地。他的感情生活几乎都在书本小说里进行。与书本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与他们相亲相爱,热血沸腾,甚至嫉恶如仇。
何秋亮的岁数不小了,早就该成家了。有好心的同事大姐帮他介绍几个工厂里的女职工,可是,不是女方嫌他穷酸,性格呆板,就是他看不上女方,嫌弃女方庸俗,势力眼。弄得不欢而散。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好多年又过去了,何秋亮依然孑然一身。
这一天,同班同组热心的方大姐又在给他说合。
女方是她亲戚,三十六岁,离异,有工作,有一儿子归前夫。
何秋亮已经四十三岁了,不能再等了。
女方在方大姐的劝说下,放弃了年龄悬殊,家境寒酸的问题。见面后,双方都还比较满意。
他们领了结婚证,租了一间大一点的房子,简单地将双方生活用品搁置一块,给亲朋好友散发了香烟和喜糖,就算结婚了。
之后两三年倒也过得平静顺利。
这之间,女儿出生了。何秋亮竭力配合妻子,照顾女儿,买菜做饭,一边上班。
可是,不久,社会上刮起了下海的风潮。许多铁饭碗的工人,教师,医护人员,都分分跑到广州深圳,南下闯荡。有的发家致富了,有的却挣扎在贫困线上。
而留在城市里的铁饭碗们,心情也不平静。有的向往着深圳特区赚钱快,心里动荡不已;有的整天做着发财梦,夜想千条路,白天卖豆腐,便是他们生动的写照。
何秋亮的妻子曹萍萍也十分羡慕那些下海经商发大财的人。整日唠叨个没完。不是嫌弃何秋亮赚钱少,就是埋怨他没本事。
何秋亮置身在妻子的嫌弃与嘲讽之中,只有忍耐着。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胆量,没有闯劲,也不敢轻易辞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