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有不到半个月就要考试了,陆然只好暂时放下他想学习新技能的冲动,集中精力地备考。
他把所有这段时期的上课内容都在大脑里温习了一遍。
凡是在课堂上重要的内容,他都有做过笔记。而这些笔记就像是写在他脑海中一般,只要他想检索某一个知识点,脑海中就会呈现当初他记录下来的内容,除非这个知识点他没有记录过,否则,他都能准确记忆,不会出现半点疏漏。
“本子,你考考我,就当做模拟考试。”
陆然摊开绿皮本,想让本子给他做练习。
这段时间全亏了本子的特殊记忆功能,陆然才能节约时间,多学多记,只要他把理解透的内容,记录在本子上,就不会忘记。
这帮助他在更短的时间内,识记了更多的知识,他的自学比以前更有效率了,学习的速度也比同期的同学快很多。
陆然本来就有过自学的基础,这样一来,蓝海的催眠班上纵使都是优秀学员,但是要找出一个能超过他的,还真不容易。
“那好,我来考你。”兔子又戴上了那个老学究式的黑框眼镜,从纸页上勾勒凸显了出来,旁边,还出现了一块黑板。
黑板上,出现了一行白色的粉笔字。
“催眠的核心是什么?”
“是暗示。”
“暗示的核心是什么?”
“是,是相信。”
“那让人相信的核心是什么?”
“这个……”
“啧啧啧,某人说自己已经做好准备,背好功课了呢。”兔子举着它的小手指,摇了摇,毫不意外的又开启了它的嘲讽模式。
“可是,我真的都把课堂的知识背熟了,你问的这个问题,老师没讲过吧,你耍赖!”陆然也举着手指头,指着它反驳道。
“啧啧啧,某人如果真的以为考试,只考核书本上的内容,那就太天真咯。”兔子耸了耸肩。
“什么意思?”
“你真的以为,考试规定考试范围在考纲里,所以只要背熟了纲上的内容,就可以得满分了吗?”
“要不然呢?”
“别的考试我不懂,但是蓝海,是一个选拔优秀人才的地方,换句话说,蓝海的笔试一定会比统一的等级考试要难。
同样是一个考纲规定的考点,催眠的核心是什么,普通的考试,只要回答暗示就可以,可是准备蓝海的考试,就不能只是暗示,这个暗示背后的学问,还要深究,还要思考下去。
一个考点可以有无数种问法,不全是考纲上写的原话。”
“有道理……同样是催眠的核心这个考点,但是围绕这个核心,就可以延伸出无数的问题。按照这个思路来出考题的话,问题绝不是背好考纲这么简单。”陆然经本子一点拨,发觉这次的考试,绝没有自己想像中的简单。
“等等,你为什么对蓝海,这么了解?”陆然感觉疑惑。
“这个嘛……这个问题很简单啊,你看着我。”兔子的小眼睛在黑框里转了转,竖着两只兔耳朵,试图睁大眼睛,看着陆然。
“看什么?”
“你没有看到一张,无所不知的脸吗?”
“……”
“这不是看脸的时代吗?”
陆然一把盖上了它,免得被要求看脸。
想起刚才本子的那副样子,陆然觉得最好还是找张笑鸣老师求证一下比较靠谱。
……
“嗯,你的猜测,是对的。”
“是真的?”陆然瞪大了眼睛看着张笑鸣,他没想到那个死兔子说的居然都是真的。
“您是说,每年的第一季度的考卷,都会比年中的等级考试还要难么?”
“不是难,是灵活。题目,依然遵守考纲的范围,不会逾越,但是考试的题型,考题的形式,每年都会不一样,这个就是为了考出同学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以及临场的应变能力。
题目怎么出,会考什么案例。我们都很难预测,这都看我们出题老师的心情。
所以,我不会给你出什么模拟题,也不会嘱咐你把考纲都背熟,我只能告诉你要多思考,有时候一道题目,未必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若是你的理解比其他人的深刻,自然就多出一分。”张笑鸣解释道。
“是,老师。”
陆然的心头多了一分压力,本以为有了过人的记忆力,就能高于众人,但很显然,他还是低估了蓝海的考试。
“你也不要太紧张,考试嘛,若是难,大家都难,也不会为难你一个,你本来基础就好,书也背得好,多加理解,老师相信你,不会比其他同学差。”说完了难点,张笑鸣又开始鼓励陆然。
“谢谢老师,那除了笔试,还有实操考试呢?”陆然又问道。
蓝海的每次考试,都会分为笔试和实操两个部分。
笔试是以试卷的形式答题,实操的部分,形式就丰富了。
主要是以“真刀实枪”的技能展示为考核内容,也就是说,在催眠的技能考试里,就要考核学员实际催眠的应用。
催眠谁,催眠对方什么,每次的考题都不一样。
“我听说,这次的考题,是让学员两人一组,互相催眠。”张笑鸣说出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
“互相催眠?”
“没错,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平常的练习形式。”
“嗯,我们在课堂上也常做这种练习。但是,老师,万一同组的同学,不配合,或者有抵触的心理,怎么办?”
“这个放心,考官们会考虑这个问题的。实操小组分配好以后,会告知每一位学员,只有每位学员自己同意了,才算最终的分配结果。而且,若是被催眠的同学在考试中有故意抵触,或者过度配合的地方,老师们都会观察得出来。
考虑到同学们只学了一个季度,实操考试的考分占比会少一些。笔试占60%,实操占40%。
而年中的等级考试,这两个比例,则会颠倒过来。”
听了张笑鸣对考试的介绍,陆然心里有了大致的了解。
他要回去好好想想对策,但又觉得,似乎没有什么对策可以准备。
以不变应万变,这或许才是通过考试的上策。
“对了老师,你知道和我同组考试的,是哪位同学吗?”
“不会这么早分配好的,我会帮你打听。”
“好的,谢谢老师。”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