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穿越小说 > 大明舰队 > 第三百零四章 俄罗斯商队
    贝加尔湖畔,金秋收成的季节,对于已经来到这里一年的旗人们来讲,简直就是这一年以来最值得欢庆的日子。湖畔的麦田已经成熟,沉甸甸的麦穗颗粒饱满,可以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在这里的夏天日照充分,因为气候较冷,农作物生长期长,再加上冬季积雪融化提供了丰富的水分,麦子长势特别好。

    土豆和玉米早就收成过了,那些农作物生长期短,给旗人提供了足够的食物。自从冰雪融化之后,饿死的人就少了许多。

    湖畔出现了一座新兴的小城,这座城没有城墙,外围只有一圈木栅栏,大部分的建筑物都是木头屋子,只有中间有几栋砖木结构的房屋。这些窗户以下是用砖块堆砌成,窗户以上部分是用木头搭建,屋顶还覆盖着瓦片的建筑物,就是康熙的皇宫。虽然这样的皇宫比起紫禁城来,哪怕比起沈阳紫禁城来都差了很多,可是在这里是最好的房子了。

    “总算挨过去了!最困难的时刻过去了!”康熙打开书房的窗户,看着外面一片金黄色的麦地说道,“只要大清恢复了元气,再加上罗刹人的支持,我们还有机会。”

    说起俄罗斯人,康熙转头问图海:“不是说罗刹人要帮我们吗?怎么都到了秋天了,他们的人呢?连一个人影都不见!”

    “奴才计算了一下,他们也应该快到了吧。皇上,您再等几天吧,相信八大皇商不会让我们失望的,我们大清对他们恩重如山,他们又是伪南王必杀名单上的人,这能不死心塌地为我们做事?”图海道。

    “都已经多久了,那些狗奴才还没回来!只怕他们是去了泰西各国,乐不思蜀了吧?”康熙冷哼一声。

    图海单膝跪地打了个千:“皇上,奴才以为他们不会!”

    事实证明,果然不出图海所料,九天之后,一支东西方合璧的商队出现在湖畔。这支商队当中,既有穿着马褂,头戴瓜皮帽,脑后拖着金钱鼠尾辫的晋商和商队伙计,也有穿着西式服装的俄罗斯人,还有来自欧洲别的国家的传教士、商人、雇工、士兵、犯罪和在老家混不下去的无业人员。

    这些人来到东方,都是带着发财梦来的。满清皇室,清廷官员,八大皇商和旗人们离开京城的时候带出大量的金银财宝,令俄国人和一些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垂涎三尺,于是他们跟着晋商八大家的商队来到东方。

    不远万里,历尽千辛万苦穿过西伯利亚来到东方的商队,不仅带着足够的粮食,还有携带了大批武器弹药,那都是准备卖给满清的武器。

    康熙已经见识过火器的威力,他知道骑射开始过时,只有火器才能称雄天下。满清虽然已经输成了这个样子,只剩下不到十万人躲在极北之地苟延残喘,甚至不惜向大明称臣,但康熙还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带着八旗兵打回中原。

    当然了,俄罗斯人说要支持满清,并非是俄国人对这已经剩下不到十万人的清王国真的抱有什么希望,只是一方面想要赚他们的银子,另一方面是利用他们恶心一下正在逐渐恢复元气,重新成为东方庞然大物的大明。

    ……

    万里之外,以两艘内河炮舰和十二艘蒸汽运兵船组成的船队离开运河,进入淮河,沿着淮河往上游航行。

    这支船队就是负责运送晋王李嗣兴南下考察的船队,原本从北方下来的时候,除了李嗣兴乘坐的蒸汽内河炮舰和另外一艘蒸汽内河炮舰之外,他的亲兵卫队和考察团成员都是乘坐风帆或者桨划小船。船队抵达淮安之后,因为要逆流而上,亲兵卫队和考察团其他成员全部换成蒸汽运兵船,再沿着淮河逆流而上。

    从淮安进入洪泽湖,有一段河道落差较大,风帆船和桨划船都很难上去,需要纤夫在岸上拉着船才能通过这一段河道。如今有了蒸汽船,就能轻松进入洪泽湖。

    十二艘小型蒸汽运兵船吨位不大,都只有五十吨级,木壳结构,从外形上看起来,就和后世八十年代之前航行在淮河上的小汽艇差不多模样,只有一层船舱,只不过用的动力不是柴油机,而是蒸汽机。这种小船上面安装了一台十二马力蒸汽机。

    船队进入洪泽湖之后,又进入淮河,沿着淮河往蚌埠方向缓缓驶去。

    经过一夜航行,天色逐渐亮起来。李嗣兴被轮机的轰鸣声吵醒,他已经乘坐这艘蒸汽内河炮舰有好几日了,已经习惯了蒸汽机的轰鸣声,在船上睡得十分安稳,但是每到天亮的时候,都会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醒来。

    李嗣兴走出舰长室,爬上驾驶台上方的甲板,站在高处远眺淮河两岸的风景。放眼望去,只见淮河两岸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水稻已经成熟了,两边的水稻田一片金黄色,农民们在农田里忙忙碌碌。因为战争的缘故,再加上大量移民走出国门,人口减少,这里的地价下跌,每一个留在这里的农民都有足够的农田可以种地。

    “王爷,快到蚌埠了!”一名内河水师的军官上来禀报。

    前方淮河的南岸,出现了成片的楼房,都是新式的水泥建筑物,多半是五层到六层的高楼大厦,这个年代五到六层的楼房确实是高楼大厦了。

    河岸边,还有不少民工和军人正在施工作业,好像是建造一座新的码头。李嗣兴不知道那是什么码头,其实是火车轮渡码头。以这个年代的技术在淮河上修建大桥难度太大,只能先用渡轮取代。

    “马上就要见到陆上火龙了。”想到即将见到的火车,李嗣兴心中十分激动。

    晋王的考察团乘坐的船队在蚌埠码头停靠下来,所有人都下了船,在当地官员和士兵的带领下,直奔火车站。

    蒸汽机车汽笛一声长鸣,牵引着专列,缓缓离开蚌埠火车站。

    李嗣兴坐在车内,看着外面飞速倒退的风景。俗话说离地三尺似神仙,火车车厢内的地板距离铁轨有三尺高,加上铁轨枕木的高度,道砟厚度,再加上路基高度,都有六尺了,坐在车上居高临下看着外面的风景,令李嗣兴觉得十分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