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穿越小说 > 寒门望族 > 第0061章 误人子弟
    。

    三房小院。

    沈大山正帮金大娘劈材,散乱的木头堆满了一地,这时他爹沈平端着一锅刚烧好的豆浆走了进来。

    房檐下,沈侃目光朦胧的站着,沈大山不时稀奇的望着他,就见五少爷穿了件黄粗布做的短脚裤,上身套了白细布做的翻领短袖衬衫,露出白中带红的皮肤来。

    沈大山曾询问过采冬,采冬说那是佛郎机人的样式,少爷认为简单易穿,特意让她缝制。

    看起来也确实不错,就是有失体统,好在这院子里属五少爷最大,当然指关起门来。

    沈侃一头黑黑的长发蓬乱,两手往后抄,还连连地打着哈欠。

    沈平放下小锅,迎上前去,笑道:“木哥儿未睡好吗?”

    沈侃伸了个懒腰,笑道:“没睡够,可我就算赖床,你们也得叫我起来。”

    “你瞧这是什么。”沈平把背后的布囊拿了过来,走进屋放在桌子上,解开扣子……

    一双漆黑光亮的皮鞋,一双干净平整的细纱袜子,一套白如雪的中山装。

    “忙了一个礼拜,全给你办好了。”沈平微笑道。

    “多谢沈大叔。”沈侃四周转着打量了一遍,伸手就要抚摸。

    采冬忙说道:“衣服太白了,我先收起来,没的弄脏。”

    正说着,远处传来公鸡的喔喔叫,采冬干净利落的抱起东西,沈平则快步出去将小锅端进来,掀起盖子,豆浆的蒸汽丝丝地向上蔓延。

    沈侃坐下来往碗里吹气,沈平注意到他两只手臂上的肌肉,不禁笑道:“这武艺没白练,肉也没白吃。”

    “呵呵。”沈侃一笑,随即叹道:“可是终究不行,杀不了敌。”

    “为何?”沈平问道,“少爷这几天不是在演练阵法吗?村里人都说你训练的有章有法,面对倭人,咱们五个打一个,不会吃亏。”

    “没用,都是花架子。”沈侃摇头,见沈大叔神色不解,解释道:“操练得常年不懈,虽说训练一日,必有一日之效,然二百年来倭国武士皆自幼习武,人人精通剑术,所以我便训练他们战阵,希望能扬长避短,问题是我本身也不精于此道,何况他们又不是军士,就算我这个外行操练一千年,又有何用?”

    沈平笑道:“保家卫国,我看孩子们都很听话,操练的也很认真,假以时日必会有模有样,大家也都说这些孩子比那些不务正业的官军强得多了。”

    “没有冲锋杀人的胆量,严格遵守的纪律,良好的军事素养,一切都是白搭。”

    沈侃半点都不乐观,事实上他也压根没指望过什么,无非是名正言顺的带着他们一起锻炼而已,游戏大于训练,不然真把兵法上的东西拿出来,保准没几天就能跑了一大半。

    并且鱼米之乡长大的苏南孩子,其实并不怎么适合当兵。

    这时采冬打卧房出来,问道:“干爹,好喝吗?”

    “当然好喝。”沈平笑着给她舀了一碗,“我再给你娘来一碗。”

    “我娘说不喝豆浆。”采冬说着走到门口,抬头看了下天色,东方有些鱼肚色,头顶的星斗依稀可见,不过只剩下几颗最亮的了。

    沈贵父子昨晚动身去了上-海县,为沈侃寻找合适的房子。

    沈平也走了出去,在灶房门口问道:“我费了好多力气煮的豆浆,你怎么不喝?”

    “正有些上火。”金大娘说道。

    沈平望着她,摸着胡子笑道:“沈贵回来,连你也起了劲,这两天没少折腾吧?”

    “滚你娘的蛋,老不正经。”金大娘笑骂,眉宇间有着藏不住的舒展。

    “哈哈。”沈平大笑,回头对采冬说道:“冬儿你跟着大小姐读书,怎么样?是一件好事吧?”

    采冬靠着门,说道:“干爹,我想随着少爷一路念书。我娘说给我攒了十几两银子,你也帮我一点忙吧。”

    沈平顿时苦笑道:“我能帮得起你的忙吗?大山说来年也一定要上学,天晓得一年要花多少钱,可我哪有钱啊?你就老实在家,只要五少爷能中了举,我们就都好了,快进去伺候吧,该上学了。”

    忽然采冬走到他面前,一弯腰,将他的青布裤子牵了起来,笑道:“干爹你的裤子破了这么大的窟窿,怎么也不脱下来补一补?”

    “我一个干活的人,凑合着穿就好。”沈平笑道。

    正说到这里,传来皮鞋的砰砰声,就见沈侃一身雪白的走出来,沈平和采冬立时眼前一亮。

    “哎呦,好俊气的衣裳!”灶房的金大娘赶紧擦干手,走出来观看。

    “要得,果然人靠衣裳马靠鞍。”沈平也赞道,而采冬都不知该说什么好了,一味围着沈侃打着转转。

    “这衣服很合身。”沈侃非常满意,“但不能天天穿,学堂还得穿文士衫,恐怕只能偶尔穿上一次半次。”

    沈平说道:“不能穿出去,就在家里穿,难道不行吗?”

    “当然行。”沈侃对着采冬说道:“怎么样?好不好看?我穿着带你去游湖?”

    “真好看!”采冬连连点头,随即惊喜的道:“真的吗?”

    沈平见状说道:“冬儿!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刚才你还说,要干爹帮你的忙,好让你跟着少爷念书,现在听到要去游湖,你马上起劲,这是读书人的样子吗?”

    采冬没说话,双手反转到背后捏着辫梢,偷偷的在手心里打着圈圈,脸上嘻嘻笑着。

    当一线金黄色的太阳,刚刚照到院子里高墙上的时候,教室里的学生们已经摇头晃脑的念起了书。

    沈侃却独自站在外面,貌似也算托了倭寇的福,他成了村里孩子们的大统领,手里有了权,趁机对学堂做了一些改造。

    门前竖着两面大旗,一面是象征着国旗的明字旗,一面代表着沈家村少年乡勇的烈火团旗,自春秋战国开始,旗帜就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四周贴了些红绿纸的标语,有的写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

    志存高远,心系天下。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越挫越勇,再接再厉。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教室对面的屋子里,王潜斋与沈嘉绩盘膝对坐,门外站着沈倬和胖胖的沈象道。

    沈嘉绩问道:“兄长叫我来,有何见教?”

    王潜斋说道:“蒙你邀请,这些日子竭力教导,发觉令侄道章已成骏足之才,而道古虽基础不牢,却也亦非凡品,我思之二子前程甚远,今年又正当笔试之时,我自愧才疏,倘若无有教益,岂不误人?依我看二子还得另择名师为上。”

    “兄长为何这么说。”沈嘉绩不解,“您三冬饱学之儒,愚侄儿还需仰赖指点,如何又虑及相误?还是兄长不屑于教诲了?莫非他们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

    “非也。”王潜斋笑着摇头,“为人师范,虽贵在知人,但亦贵乎自知。譬如道章,其资质如金如玉,虽在县学寄情诗酒,纵情潇洒,你特意将他送来打磨,然不循规蹈矩之中,可为泉下名士,待日后稍加磨砺,不难成才。至于道古,奔驰似骏,变动犹龙,每发高论雄辩,令人莫对,说实话我时常自愧不如。况且文章一道,所重在时,我虽非不知文,但自愧赋闲有年,自觉与时下相左,若这么耽误下去,是误了二子矣!故我直言以免素餐之讥。”

    沈嘉绩越听越觉得不可思议,要说老四沈倬才华横溢,王兄怕耽误了他还情有可原,怎么老五也不敢教了呢?

    不过一想,沈侃最近确实变化太大了,说话办事无不令人耳目一新。

    果然请对人了,沈嘉绩再一次对王潜斋肃然起敬,因此沉吟道:“乡试在即,就让他们自学吧。道古如今连四书五经尚且遗漏,还得兄长时时督促。”

    “那是自然。”王潜斋点头。

    他的意思是沈倬沈侃都是难得的人才,当然要送到更好的名师身边学习,不想误人子弟。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