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说薛奇回到西安府开始专心复习,准备开春后的恩科,单说那秦炳的死讯传到了南京城,魏忠贤是气得吹头发瞪眼。
他倒是想吹胡子,可惜没胡子。
而且秦炳的死,让他是没法子撒气。
常遇春已经把情况禀报给了朝廷,并且拿出了有力的证据,证明秦炳勾结鞑子袭击三原县城。
魏忠贤这会儿要是还包庇秦炳,那就是往自己头上泼脏水了,对于他这样的聪明人,显然是不会做这种蠢事儿的。
所以这口恶气,还得暂时忍着。
南京城的皇帝对常遇春那是绝对不想得罪的,尽管这位皇帝生性多疑,而且刚愎自用,可是他却不笨,如今北京城的燕王虎视眈眈,他要是得罪了常遇春,那就等于把常遇春往北京那边推了。
别说这一次秦炳真得做出了勾结鞑子的事儿,就算没有,他也绝对不会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去得罪常遇春的。
至于薛奇,常遇春再三考虑之后,最终没有提到。
魏忠贤不敢对付他,却未必不敢对付薛奇,还让薛奇低调点生活比较好,最起码在能够自保之前,不要被魏忠贤盯上了。
薛奇并不知道这个事儿,他回到西安府之后并未出摊,而是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文人这个职业上。
要想在明朝发达,别的其实都是次要的,关键就是一文一武!
薛奇已经拟定好了计划,以后就将文人职业和武者职业作为主要职业来发展,其余的可以作为辅助。
当然学的越多越好,毕竟技不压身,才更不压身嘛。
他之所以没出去做生意,那是因为现在银子已经有不少了,不像以前那么囊中羞涩了。
刘雪梅也一直都在家里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可以说这段日子,他是真正体验了一下大明男人的生活节奏。
除了读书就是练武,其余的事儿全部都交给了刘雪梅去做,当然了,也就是洗衣服、做饭这些杂事儿,真遇到那种需要把子力气的,他也会抢着干的,自己娘子毕竟是个女人,不能让她太辛苦了。
时间就在这样的日子中很快过去了,转眼间就已经到了阳春三月,距离恩科乡试只剩下不到半月的时间,西安府的文人士子突然间就变得多了起来。
有这么一次恩科不容易啊,所以陕西各府的士子肯定是不愿意错过机会的,以至于西安府内的大小酒楼客栈都突然间人满为患了,就算是价格比平时涨了好几倍,也依然挡不住这些人的热情。
可即便如此,还是不够住,有生意头脑的百姓就开始出租民居,让这些文人士子入住,反正这样带来的收入,甚至比一年到头赚的还多。
薛奇隔壁和对面的民房里都住了人,唯独他家里没有出租。
以前是想过的,不过现在没那个必要了,反正也不缺银子,让个外人住进来总是不妥。
每天早上出门转悠,总是会遇到同样戴着方巾的读书人,冲着薛奇拱手问好,话里头必然是要带上“之乎者也”。
薛奇也以“之乎者也”回之,酸的牙齿都快要掉了。
他真得庆幸不是所有人都如此,不然这每天估计连正常话都不会说了。
薛奇出门,自然也是有道理的,就跟现代的高考之前一样,学校总是会请一些曾经高考成绩出色的前辈回校来给大家演讲,一方面是激励士气,另外一方面,则是传授一些考试的经验。
在大明朝,这个就叫文会,那些老前辈们一般都是应了孙传庭或者是陕西提学的邀请,来西安府登台授课的。
因为这个事儿属于免费,所以前去听讲的人十分之多,薛奇自然也想凑凑热闹,毕竟他对于这大明朝的科举,还是有些稀里糊涂的。
这些老前辈们说的那些话题,都是实用性极强的,并不是假大空的空话,因此也深得士子们的喜爱,听得都非常认真。
如果想知道乡试是个什么情况,那就把高考的难度增加三倍吧,这就是士子们此时的真实想法。
很多第一次参加乡试的士子,都有直接成神经病的,而类似范进那种神神叨叨的人更多,这都是巨大的精神压力压垮了众人啊。
听了几场文会,薛奇也大概了解到了乡试的具体形式和科目。
这考试比高考持续时间要长很多,居然要九天,而且分为三场考试,每一场都要三天时间。
这一次恩科是从三月十五日开始的,那就是第一场,十八日是第二场,二十一日则是第三场。
这第一场试以《论语》一文、《中庸》一文或《大学》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初场的三道四书题每道都要写两百字以上,四道经义题则需要写三百字以上。
第二场试以五经一道,并试诏、判、表、诰一道,议论文要求三百字以上。
第三场试以五道时务策即结合经学理论对当时的时事政务发表议论或者见解。
很显然,三场考试都跟儒家的四书五经有关,不过后面两场更要结合实际,比如写公文的水平、比如对时事的了解程度等等。
可以说,理论和实际以及理论结合实际都有了。
其实按着薛奇的理解,如果抛却八股文的弊端不说,这个还是挺全面的。
从三月初到三月中旬,其实时间过得很快,西安府的三月份还是很冷的,虽然说是阳春三月,不过大家外出还都是穿着棉袄。
不过看起来那些文人士子却似乎没有怕冷的意思,反而一个个都是热得浑身冒热气。
因为大家心里头都有一颗炽热的心啊。
几场文会之后,大家都乡试的了解也多了一些,时间很快就到了乡试前夕,感觉这几天路上行人走路的步子都快了许多。
马上要考试了,肯定要准备好食物以及必备品,毕竟每一场都要考三天的,到时候不能走出考棚,如果东西不齐备的话,那就只能放弃考试了,到时候就算求爷爷告奶奶,你把脑袋瓜子磕的头破血流也没用。
临考前,孙传庭把薛奇叫到了知府衙门,就像是老朋友一样与他闲聊,其实还是要提醒他一下乡试要备用的东西。
孙传庭是经历过乡试的,而且成绩不差,这位知府大人的建议,那自然是不会错的。
“薛相公啊,如今乡试马上就要开始了,不知道东西可备齐了吗?”
一边品茶,孙传庭一边问道。
“承蒙孙总督关心,不过说实在的,后学还真是对该准备什么不太清楚。”
薛奇苦笑道:“大概食物和笔墨纸砚就够了吧?”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