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穿越小说 > 明末乞活 > 第722章 江南也困局
    十一月的朝鲜已经是大雪纷飞,雪没的马腿踩进去都得好费劲才能拔出来,严寒的滴水成冰,然而在几千里外的浙江战场,却依旧是花红草绿,温暖如春。

    海风自西伯利亚席卷而来,到了这海上已经变得和风细雨,颠簸的船只在海风下漂浮不定,柔软的仿佛已经不是一场战争了。

    然而,就算温柔的海风也依旧压抑不住战争的血腥味,郑森在北方打的风生水起时候,东南主战场,宋青书同样的在大杀特杀,叮叮当当的船铃声中,桅杆上摇曳的却是十几具在海风中飘荡的尸体,脖子上挂着绞索,舌头吐出去老长,双眼已经被海风吹的干瘪了,皱巴的脸庞上露出一股古怪的神色。

    就在这桅杆底下,宋青书则是发愁的端着望远镜向远处眺望着。

    虽然不算是十分顺利,但这半年的战争还是击垮了鲁王监国政权,都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点朱以海倒是领悟的很快,战争初期,他竟然招降了建奴江南的最后一支队伍,满达海麾下的满蒙汉六万多人的大军。

    这一支队伍,也的确给陷于颓势的鲁王监国政权注入了一支强心针,杭州一战,甚至鲁王监国一度击垮了略有些轻敌的先锋大将李定国,可惜,就算如此也掩盖不住大势所趋,在杭州城对峙了一个月后,多尔衮大军急促的向北方退却,宋青书手中庞大的海军终于也能从长江防线上撤出,发挥作用。

    施琅自杭州湾杀入,绕到了杭州守军背部,三面用红夷大炮轰城,就如同万历朝鲜战争中的平壤之战那样,满达海也是支撑不住,弃城向绍兴溃逃,半路上遇到骑兵指挥官巴音图的阻击,全军溃退,满达海被击毙于萧山。

    鲁王监国内部也是矛盾丛丛,根本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绍兴府,宁波府,杭州府,严州府,衢州府先后被大军占据,如今周遇吉正带领着十三个师征讨处州,而李铁柱则是带领十六个师占领温州,宋青书亲自领着主力军团,向南海进军,如今是团团攻打鲁王监国最后的据点,舟山群岛。

    隐隐的炮声不断的从前面传来,那是施琅下令炮轰定海,可这军事上的胜利并没有带给宋青书太多兴奋,端着望远镜瞭望着战况,他依旧满面严峻。

    “大帅,定海中卫已经溃散,贺锦带领的应天三十七师,三十八师也已经在定海中卫所登陆,刘宗敏将军派人传信,今晚他就能将朱以海这混球给大帅您拎过来!”

    带着兴奋,参谋长官顾炎武急促的拿着战报,兴奋的低头双手递到宋青书面前,低头扫了一眼,宋青书却是面无表情的问道:“东阳一带的民变,处置的如何了?”

    “这个,廖师长正带领一百零八师前去讨伐,相信很快就会有胜利传来。”

    听着这个回答,宋青书忍不住再一次叹了口气。

    他是想以一个解放者的身份进入浙江福建,把民主立宪带给整个南方,然而事情却没有他想象中那么顺利,世家门阀的抵抗激烈程度超乎了他的想象,严州绍兴,这些大明朝文风鼎盛之地,几乎府府县县都有抵抗,将应天委派过来的县长赶出县城,乡野间,不断有袭扰与偷袭,搅扰的明军每一条补给线都是不得安宁,这俨然是把宋青书当做建奴,当做大顺军来打了。

    此时再不是曾经那个一肚子迷糊的实习生,对此宋青书也是学习斯大林,终于是放开了手脚的镇压,狠狠杀了一批闹事袭军的人,将地方治安稍微平静了下,然而如今各地也不得不陷入军管状态,自南直隶新调来八十多个师预备役,镇守各处城镇与交通要道,可这距离宋青书理想中的局面越来越远。

    而且临近的江西,福建,两广的明朝官僚竟然全都站在了鲁王监国一面,纷纷组织军队预备进入浙江,再与宋青书做争夺。

    朱元璋花了整整十一年时间统一了江南,如今看这局势,没有个七八年时间,宋青书也无法消灭江南的各个反抗力量,而且那些失去昔日特权的地主士绅,达官贵人如此激烈的反抗宋青书还能理解,不少低些的下层民众,甚至佃户,奴户也跟着反抗,这就让宋青书有些不可理解了。

    怎么还有人当奴隶当习惯了?不当还不舒服?

    脑袋顶上这几个吊死的人就不是什么乡绅贵人,而是舟山渔霸董山海手底下的鱼户,被派来潜入打探明军军情,还绘制了宋青书的舰队行进图,想要混出去时候被守卫发现,现在打仗可不是讲究无辜不无辜的时候,这些奸细直接被吊死在船桅杆上,以示惩罚。

    可,脑袋顶上那些家伙,与这场战争根本无关啊!

    似乎也明白自己家大帅担忧什么,磕巴了下,顾炎武又是抱拳急促的劝说道。

    “大帅放心,都是些穷途末路之人在蛊惑人心,只要今晚攻破舟山,擒拿住鲁王监国,这些居心叵测,食古不化的乌合之众用不了多久就会做鸟兽散,天下一定是大帅的!”

    这话随是劝说,可本身就有问题了,宋青书他不是为自己在打天下,可就算如顾炎武这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竟然还在认为天下是他的,这种封建意识一时半会都扭转不了,宋青书也只好无奈的挥了挥手。

    “本帅知道了,下去吧!”

    “下官遵命!”

    …………

    实力上的差距不是靠着一些阴谋诡计可以扭转的,当天下午,也真如刘宗敏承诺的那样,明军顺利攻克舟山本岛,可惜,却是遇到个人去楼空,审讯抓获的宦官,朱以海居然在三天前已经混在舟山渔霸董山海混在渔民队伍中,逃亡福建了。

    这让孤注一掷打算一举消灭鲁王监国的应天上层,都是大失所望。

    立宪民主制有着其好处,也有着其坏处,在宋青书给以的想多言论自由中,保守党的儒林报又是吵翻了天,一面指责宋青书苛待士族,闹得民怨四起,一面又是宣扬什么乱臣贼子不得人心,尤其是一些在应天陷落前逃出应天,被新政府盖上逃臣,无国家责任感,用不叙用的那些前明逃臣,吵闹的最欢。

    不过舆论自由的好处也体现在了这里,一大帮子家伙吵吵闹闹,热闹非凡,不过真正跳出来背地捣鬼的却没有,老学究们倒是挺满足这种在报纸上喷着唾沫星子的报纸喷子位置,而且舆论也不是向一边倒,应天日报主编,长平公主朱媺珿就人肉搜索了不少以笔名喷的最欢的喷子真实身份,把他们如何临阵脱逃,抛弃国家的罪行揭露出来,又是一语犀利的语言在文章结尾质问。

    逃国之臣,安敢括噪?

    也不是所有保守党都是食古不化,如陈子龙,还有之前宋青书的死对头复社方以智这时候居然公开站出来发文支持宋青书,扬言****治天下的弊端,赞同如今这种政治格局,而且自湖广逃回来的方以智居然还公开竞选起了杭州的州长来。

    还是有一部分当时的知识分子开始适应起新的时代,并主动融入其中。

    虽然,陈子龙,方以智这样的,还是看宋青书不顺眼。

    可眼前困境还是实实在在的,舟山战役结束后,鲁王朱以海逃到福州居然正式称帝起来,年号建武,江西的官僚自婺源杀入,在常山又挫败了老回回侄子马如龙带领的第三方面军,同时福建方面前明官僚也在寿宁,铜盘山,陈阳关,仙霞岭等入闽要道上设置关卡。

    福建可是著名的八山一水一分田,整个地形都被武夷山脉所占据,境内有的是崇山峻岭,就算建武军腐朽软弱,要想攻破这些天险,依旧困难的可以,尤其是其中福建巨擎郑芝龙也公然站在了鲁王监国一方,有他的财力支持,一时间要下福建还真是个难题。

    而且江西还与湖广毗邻,如今湖广全境完全被清军所占领,吴三桂始终对江南虎视眈眈,如果江西的官僚要是倒向了吴三桂,狭长的国土范围上,宋青书在侧翼又得多出一个大敌来,就如当年的陈友谅对于朱元璋。

    一百零五个师自舟山撤回,一路南下,十二月抵达处州,然而在这儿,就算宋青书也忍不住犯了犹豫,是先进攻江西,还是先行进攻福建?

    两个方案似乎都不咋地,打福建倒还算得上好打,毕竟与历史上的清军相比,如今台湾在宋青书手上,台湾州长张煌言已经又筹备了十三个台师,一支大约七十条应天舰的舰队,从福建背后进攻,自沿海平原长驱直入,建武政权也是抵挡不住。

    可问题是这段时间江西的明朝官僚就可以趁机尽情的骚扰浙西,而且宋青书可见识过这些混账东西的无耻,为了保住特权,他们投靠湖广的吴三桂也不是不可能,到时候引清军入江西,宋青书就得赌一赌自己是鄱阳湖大战中的陈友谅还是朱元璋了。

    要是先打江西,不说井冈山一带真的是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就算打下来了,也立马与湖广的清军算是正式交上火了,有此劲敌牵制,加上境内还有地主官僚的叛乱,战线拖的太长,能不能有力量去夺下福建两广,还真是个问题。

    参谋联席会议上,局面已经失了控,各个参谋在大帐蓬中各抒己见,争论的一塌糊涂,会议开了一个下午,依旧没拿出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让宋青书忍不住更加烦躁,干脆抛下了参谋们自己讨论,一个人出了帐篷透气起来。

    此时差不多已经是傍晚五点左右了,虽然没有落雪,浙江南部的温度也降低到了几度,湿冷的环境下,巡视军营的兵士们时不时的搓搓手,有的还往嘴里塞一根辣椒,这也是如今军中驱潮的最好手段了,不过路过宋青书身边,这些将士还是包含敬重的一鞠躬。

    “大帅!”

    在南直隶籍的军士中,宋青书的威望还是无可比拟的,毕竟是他在建奴带来的黑暗与恐惧中,重新华亮一道光彩在每个人的眼中,也是他实实在在的带给了南直隶自由。

    看到自己麾下的这些军士,宋青书亦是情不自禁的心情开朗了几分,前世课文中记得曾经学过一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如今对宋青书来说,也只有这些大兵是最可爱的了,忍饥耐劳,为了他的梦想,不惜转战千里。

    对于行礼的军兵,宋青书也是每每礼貌性的笑着点点头回应一下,也真是有后世明星效应,往往擦肩而过不久,宋青书就能听到将士们小声而兴奋的讨论声。

    大帅真随和!

    大帅居然对我笑了!

    这一声声感叹也是让宋青书哭笑不得。

    巡视了一圈,终于放松下来的宋青书打算回帐篷,看看参谋们到底拿没拿出一个具体的法案来,可惜,没等进到中军那,刘宗敏那大嗓门又是激烈的传了出来,不用进去就能知道,这些家伙还在吵的不可开交,无奈的在帐篷门口停下了脚步,抱着胳膊头疼了两下,忽然,门口那个鼻子冻得通红,尚且一动不动的大兵忽然引起了宋青书的注意。

    心血来潮,宋青书忽然拍了拍那个紧张的直哆嗦大兵的肩膀。

    “小伙子,叫什么?哪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