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工,既然事故原因已经找出来了,那我今天就先回去了。”
原本想着要事故调查至少需要十天半个月,谁想132厂这么快就查清楚了歼教5的事故原因,杨卫宁自然也就不用继续待在132厂配合调查了。
屠楷连忙拉住杨卫宁道:“小杨,这么急着回去干嘛,反正回到611所你也是搞你那个cad项目,正好我已经帮你向老吕请假了,宾馆房间也帮你开好了,你就多住几天,这两天我让小刘带着你参观参观我们的生产线,熟悉一下我们的工艺流程,在飞行问题上多和鸿飞他们交流交流。这对你以后开展项目也是很有好处的嘛”
杨卫宁犹豫了一下,看着屠楷殷切的眼神,点头答应了下来。
屠楷说的没错,他虽然满脑子都是后世,种技术资料,但在这个年代中国航空工业的整体工艺水平认识还相当模糊,这并不利于将自己大脑中的技术发挥出来。
航空工业是一门科研与生产结合得相当紧密的产业,杨卫宁如果不了解132厂当前的技术水平,对他以后的发展可没什么好处。
接下来的两天,杨卫宁在小刘的带领下参观了132厂的航空钣金中心、精加工中心、总装车间等,尽管有了足够的心里准备,但看完132厂的歼7生产线以后,杨卫宁心中依旧难免失望之情。
这个年代,中国航空产业无论在精密加工、航空材料还是在微电子领域,都和国外先进水平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航空工业向来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国家整体经济实力落后的情况下,航空科技想要达到美国、苏联的水平,几乎没有可能。
举个简单的例子,涡轮叶片散热结构,需要特殊的合金材料,这东西制作成本在这个年代,几乎和同等重量黄金的价格差不多,但就这样,如果没有投入巨额资金去研究,中国也做不出来。
还有燃烧室的燃油雾化装置,也是需要特殊的结构和材料,价格也几乎等同于黄金。
此外,航空工业的系统性也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比如中航工业下面一大堆八竿子打不着的,看起来完全跟航空没有任何关系的公司。
任何一架飞机研制的时候承研单位中,总会带着中科院、中电、中船、航天等一大堆航空口以外的单位。
这还仅仅是子系统分系统一级配套单位,还不算上二级配套、三级配套以及各种外协外包等等。
还有航空工业对各种零部件的要求和普通的工业产品也是不一样的。
在地面能正常工作的设备,在高低温、高低压、振动、冲击、淋雨、盐雾等各种环境下普遍是不能正常工作的。
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各类航标军标要求。
而我们日常所能看见的,通常只是航空工业在普通工业领域非一截窄窄的投影。
如果没有杨卫宁脑中对航空工业未来发展以及各种技术前景精准的判断,中国不投入几千亿美金和几十年时间,想在航空工业有所建树,真的很难。
事实上在杨卫宁前世那个年代,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以及数十年如一日的巨额投入,中国航空业一线科研团队整体素质已经超过了欧美航空强国,对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也要好很多。
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歼20的电子化水平,比t50甚至f22都要好。
特别是歼20堪称逆天的飞控系统,由于这款战斗机才用了鸭翼以及全动双垂尾的布局,歼20的气动控制面几乎达到了有史以来战斗机的极致,即使后来采用了诸多新技术的f35也比不上。
再比如,运20的钛合金器件,大尺寸钛合金3d打印技术不仅比老美做f22的时候大幅压缩了成本,而且做出来各项指标都要好于老美。
在那个年代,很多航空工业新技术,中国非但没有落后,相反有些可能比欧美航空强国做的还要好。
但是,航空工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木桶效应。
由于中国在基础领域科学长期落后,特别是材料科学这样需要长期资金投入的领域,不要说和老美比,就是落没的毛子还有英、法等这种技术停滞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国家都比不了。
正因为如此,真正阻碍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不是那些目光短浅的技术官僚,也不是各类技术短板,而是资金投入。
钱才是未来中国航空工业能否追赶航空强国的核心问题。
在参观完132厂的生产线以后,杨卫宁思考了很久,除了仔细地梳理了脑中各项新技术的发展线外,更加感受到了肩膀上责任的重大。
自己脑中的这些技术,未来不仅可以引领中国航空科技的发展,更有可能在国家将重心转入经济建设后那段军工业的暗时期,航空工业最大的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