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备缺口的俄罗斯老兵显然个个都是精锐,他们以绝对的人数劣势,高声唱着国歌,射击,冲锋,用刺刀捅死对面的农民起义军,或者被捅死
国歌和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凄美的音律
第三梯队的农民起义军,又一次被打退回来了
第四梯队和重新整队的第二梯队,接替了被击退的第三梯队,替补了上去
李立国拿着单筒望远镜,皱眉望着激烈争夺的爆破缺口,他没想到,那不多的俄罗斯守军竟然这么顽强,难怪俄罗斯帝国会成为日后的欧洲压路机,俄罗斯帝国的精锐是真的抗揍啊
这一次进攻,俄罗斯守军终于利用缺口精锐老兵的鲜血换来的时间,将数门野战炮给拉了过来,在第四梯队和残缺的第二梯队攻上来时,来了一次相当舒爽的葡萄弹
那种成片倒下的场面,让李立国眉头狠狠的跳了跳
“敌人把主力都放在了缺口,命令前线将主力进攻点放在城墙方面”
李立国下令后不久,2000多农民起义军冲上了城墙,果不其然,兵力捉衿见肘的俄罗斯守军,根本无力同时守备多处地点,城墙被优势兵力的农民起义军迅速攻破,城墙的陷落,让俄罗斯守军不得不将防线移动到巷战
而俄罗斯守军的后撤,无疑让农民起义军的士气恢复过来,之前俄罗斯精锐老兵那种唱着国歌赴死的战斗场景,实在是太吓人了
奥伦堡不愧是俄罗斯帝国东方边境的要塞兵工厂,驻扎的都是真正的精锐
农民起义军进入巷战后,激烈的枪声又一次传了过来,显然巷战中,农民起义军的进展并不是很好
元芳来到李立国身旁,建议道:“领袖下,让我们的骑兵冲进去吧,我们的起义新军士气快要被耗光了”
李立国点了点头,道:“嗯,派5000骑兵进城吧,应该足够了。”
元芳领命下去安排了,很快严阵以待的骑兵阵列,数千骑冲进了炸开的缺口,这些骑兵牵着战马安稳的度过炸出的废区瓦砾后,在平坦的街道上,跨上战马,按照中队规模,分成了一组组深入这座卫城
就在卫城展开激战时,奥伦堡防御体系本就攻守互助的其他地方,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一股上千人组成的奥伦堡援军,从城内冲了出来,想要利用内线优势赶往这座鏖战的卫城支援
不用李立国下令,早已等待多时的上万斯巴达铁骑向这股援军发动了冲锋
哪怕是周围的炮台不断轰击着这些骑兵,也无法阻挡他们歼灭这股援军的意志
斯巴达铁骑踏过炮火铺垫的道路后,迎面撞上了刚刚列队的奥伦堡援军,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这是一场结果在开战前就注定的战斗
李立国需要考虑的,只是斯巴达铁骑会伤亡多少的问题,屠杀完奥伦堡援军的斯巴达铁骑,忍受着炮台的轰击,撤了回来,实际上,这一次突袭,斯巴达骑兵死的人并不比奥伦堡援兵少多少
但如果让这只援军进入卫城,造成的伤亡会更加巨大,甚至有可能因为这只援兵提升的士气,让守城的俄罗斯士兵把攻进去的军队给顶回来
守城一方,哪怕是巷战,也占据着强大的优势,就算进入了飞机坦克大炮的时代,巷战也是令指挥官头疼的问题,更何况如今这个时代
巷战能给进攻部队造成多大伤亡和阻碍,完全取决于防守一方的武器和士气
从攻城到现在,农民起义军阵亡的士兵,如果再加上那些炮灰俘虏,已经超过了防守这座卫城的俄罗斯士兵总和了
伤亡比更是连李立国都懒得搭理,想多了也只能是上火
所以说,用相同人数的嫡系骑兵部队,换取全歼支援奥伦堡援军,这笔买卖不亏
为了胜利,李立国可以舍弃一切
巷战中俄罗斯士兵列出来的简单拒马,被农民起义军推开后,配合的斯巴达骑兵如同旋风一般,冲向守卫的俄罗斯阵线
农民起义军有人数优势,可以拼着伤亡清理障碍物,而斯巴达骑兵的短途冲锋,不是那几十上百人一组的俄罗斯老兵能挡得住的
在可怕的骑兵冲锋面前,这些俄罗斯老兵可唱不出来国歌
那种感觉不是说来就来的,必然是存着对敌人必胜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才能爆发出那种视死如归的士气
显然,面对人高马大的斯巴达骑兵,俄罗斯士兵只要还有理智,就不会认为自己能打得过对方
巷战最初进行的非常惨烈,但随着农民起义军和斯巴达骑兵的配合,俄罗斯守军不断丢失阵地的同时,士气也在逐渐降低,抵抗的越来越微弱,最终,不多的俄罗斯守军在一直没等到援兵的情况下,支撑战斗的那根弦彻底断裂,仅存的理智提醒着这些俄罗斯老兵不要投降农民起义军,向着奥伦堡逃去
这些俄罗斯守军可都是目睹了那些俘虏炮灰的下场,他们宁愿被追杀致死,也不想被凶残的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拿来当人肉盾牌,去消耗敌人的子弹
可以说,李立国这一做法对外界或许能用作秀欺瞒一下,但是奥伦堡的守军,是万万不敢当李立国的俘虏了
当然,这都是底层士兵的想法
这些俄罗斯士兵不投降,不代表农民起义军会放过他们,在斯巴达骑兵的四条腿追击下,他们能跑得过么
奥伦堡主城和各处炮台的俄罗斯守军,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好不容易逃出卫城的俄罗斯士兵,被追上来的斯巴达骑兵,挥舞着马刀,利用战马的冲锋速度,轻而易举的从背后将逃跑的俄罗斯士兵脑袋砍掉
即使有俄罗斯士兵勇敢的面对斯巴达骑兵,也无法抵挡冲锋中的马刀挥舞
至此,第一座关键的奥伦堡卫城被农民起义军攻陷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