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辣文 > 穿越小说 > 晚唐逆流 > 第十章 都让你们娶上媳妇
    朱温心想,这宝贝既然世上只有两件,那就不能让别人得了去。

    听朱温说两件都要,张寻心里的石头算是落了地,现在有八成的把握能将两百石粮食运回裴家寨。

    之前说好一件穿云电是三百石粮,两件就是六百石。朱温又跟张寻讨了几番价格,最终商定,朱温用五百石粮食加10辆牛车,换一对雌雄“穿云电”。

    张寻真是做了笔好买卖。唐末粮价高涨,从30多文一斗涨到300文一斗。也就是说,两把手电筒换五百石粮,相当于卖出白银一千五百两张寻暗地里偷笑,早知道这行情,批两箱手电筒来唐朝就能做土豪了

    张寻几乎一夜未合眼。中军帐不时亮起的手电光让他提心吊胆,心中暗骂,这土鳖,可别今晚就把手电玩坏喽好在手电筒质量争气,愣扛住了朱大帅半宿折磨。

    五更刚过,张寻就催促赶路。十辆牛车装满两百五十石粮食缓缓离开朱温大营。

    此时朱大帅还在酣睡,张寻也不去辞行了,免得夜长梦多。

    牛车载满粮食,行得甚是艰难,十里路足足走了两三个时辰。快到晌午了才望见“筹粮军”扎营的山坳。

    一早就守在路旁的李暮、黑齿等人,远远望见一队牛车,并不敢上前相认。按计划应该是张寻独自回来叫他们去朱温军营搬粮。“难道朱温不仅借了粮,还为都头运送”裴礼越发佩服张寻,这跟朱温得是什么样的交情

    直到队伍走近,双方看得清面孔,“筹粮军”才爆发出一片欢呼

    粮车停好,朱温派来押送的军士就要往下卸粮。按照双方约定,粮食卸下,然后空车与张寻一起回去再运剩下的两百五十石。同时把在李暮这的雄性“穿云电”带回给朱温。

    张寻让军士停止卸粮,从李暮手里接过另一个手电筒,递给领头的小校,说:“这就是另一个穿云电,你拿回去带给朱大帅。牛车就不用往回赶了,你跟大帅说,贫道感念大帅的仁义,剩下的两百五十石粮食就不要了。”

    小校听了吃惊,两百五十石粮食说不要就不要了一时间脑子转不过来不敢答应。

    李暮嚷嚷:“没听懂怎么的你把朱大帅要的东西带回去,又给他省了”李暮低声咬着牙问张寻:“你说多少粮不要了”“两百五十石。”

    “两百五十石给朱温省了两百五十石粮食啊你还不回去报功还愣着干什么”

    小校恍然大悟,这可是大功一件,赶忙揣好“穿云电”,打道回营。

    待朱温的人走远,张寻对李暮说:“你不用那个眼神看我。我知道你心里想的什么。跟朱温这种人打交道一定要懂见好就收,我要是如约回去取剩下的两百五十石粮,别说取不到,恐怕小命都要搭上”

    “我也明白这个道理,可就是两百五十石啊真有些舍不得”李暮心疼死的表情。

    原来张寻早就打算用两个狼眼手电换一半的粮食。朱温是什么人从史书上关于此人的种种记述来看,这是一个一点亏都不肯吃的人。曾经帮过他大忙的人,如果占了他一丁点便宜,他也要翻脸。比如朱温的两个本家,天平军节度使朱宣和泰宁军节度使朱瑾,曾经派兵救援朱温,仗打赢了,临走可能稍带脚收编了几个朱温的军卒,他当即就翻了脸,反过来攻打朱宣和朱瑾,最终夺了两人的地盘,朱宣被杀,朱瑾被撵到淮南。这是一个只讲利益,没有信义的人。

    张寻可以肯定,自始至终朱温就没想给他一粒粮食。这先批运来的两百五十石,不过是用来钓第二把“穿云电”的饵。只是不成想,第二把“穿云电”竟然也是张寻设下的饵,实实在在钓走了朱温两百五十石军粮。

    不过张寻只是暂时赢了第一回合,到手的粮食随时可能被朱温派追兵夺回。张寻立即下令把粮食分散装在二十辆牛车上,以减轻单车负重,提高速度。全队紧急出发,返回裴家寨。

    一路累死两头黄牛,才在天黑前赶到马山口。后面追兵未至,前面拦路的却来了。

    一通熟悉的鼓响,张寻看见了老相识,自称马山口镇团练使的契必阿大。

    契必阿大已经让手下人做好了接收十辆牛车的准备。大胡子兴冲冲上前,就要质问张寻是否愿赌服输。

    “契必阿大,你可愿赌服输”张寻抢先开口。

    这莽汉做梦也没想到对方竟然真弄回来满车的粮食,而且去的时候是十辆车,回来竟然数量翻了倍。一时间又怀疑自己做梦,又怀疑张寻使诈,挨个牛车翻看,一车车都是货真价实的粟米,竟然有两百多石。

    莽汉跌坐在地,猛的一掐大腿:“他娘的老子不是做梦老子是真输了”

    依照之前的赌约,张寻若能满载粮食回来,契必阿大就要自认是张寻手下,听从调遣。张寻没指望这汉子能愿赌服输,自己当山大王多快活但赌输了,起码能让契必阿大没脸再来纠缠。

    张寻就要启程接着赶路。没想到契必阿大竟然跌跌撞撞走了过来,别别扭扭的半伏身子,说:“末将领马山口镇乡兵,四百三十又六丁,愿听张团练调遣”

    出乎张寻的意料,没想到这粗粗鲁鲁的汉子,竟然还是个信守承诺的人。

    周围这些乡兵见主将拜倒,也呼啦跪倒一片,口中喊着愿听调遣。

    这下张寻还真没法走了,就这么把人丢下太不地道。再说天也晚了,就将契必阿大扶起,让他前面带路,今晚就在马山口过夜。

    赵东阳上来低声提醒,小心对方使诈。张寻心里也犯嘀咕,但还是想冒险信这汉子一回。只叮嘱己方众人,晚上警醒些。

    走山路绕到岭后,契必阿大口中的“寨子”映入眼帘。张寻看得直摇头,这哪是什么寨子,一个窝棚挨着一个窝棚,垃圾满地,臭气熏天,比后世的贫民窟都不如。

    进了寨子,十几个上了年纪的老汉满脸堆笑出迎,为首的老头牙都掉光了,说话直漏风:“阿大今儿可有牛肉嗑”

    “吃个蛋的牛肉来见过张团练。”

    张寻把老汉扶起,问:“阿大,寨内为何没有妇孺”

    “唉,实不相瞒,我们其实是过路的客军,哪能有家眷呢”

    原来契必阿大这四百多人的确是一股乡兵,并非当地结寨自保的百姓。契必阿大本是汝州郏县人,家中有十几亩薄田,日子还过得去。他为人仗义,爱管闲事,被乡里推荐做了里正,相当于村长。本来日子还算安稳,不料去年冬天,黄巢大军攻汝州,汝州军民紧急动员,阿大也被点名充了军。结果唐军一触即溃,他所在的这股乡兵更是没有战心,一路南逃,一直翻过伏牛山,跑到马山口才敢停歇。如今已经过去四五个月,仍不敢回汝州。

    “不是不敢回,实在是没有办法回,路上没吃的啊我们起初有六百多人,如今身子骨弱的全都饿死了。”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八尺高的汉子竟然流下泪来。寨中人听阿大戳到自己有家不能归的伤心处,也都偷偷抹泪。

    没牙的老汉也长叹一声:“都是有家有业的好儿郎,谁愿做这打家劫舍的勾当实在是饿得没法子啦”

    张寻看看赵东阳,又看了眼裴礼,都是面有戚戚。

    他一挥手:“卸粮食再把累死的黄牛炖了,今晚大家都吃顿饱饭”

    寨子上下一片欢呼,跟过年似的。

    当晚天上乌云密布,没有月色,地上的马山口寨里却是星光点点,热火朝天。一堆堆篝火旁坐满了人,每人手里都捧着干饭,脚边还有一碗牛肉汤。很多人心想,如果天天能吃上这样的伙食,从军又有何苦

    张寻、赵东阳、李暮、裴礼、契必阿大、黑齿暖男等人围在一堆篝火旁,阿大坐在张寻身边,此刻正举着一根牛骨猛啃。张寻跟他耳语几句,阿大点头应承。

    契必阿大站了起来,高声说:“都先别吃了听张团练训话”寨内一片肃静。

    张寻示意阿大坐下,自己也没起身,只是提高嗓门说:“汝州的好儿郎们我不是训话,就是看今晚大家高兴,想跟你们说些心里话。”

    “我想问问你们,此时此刻,想不想回家”众人齐声说想。

    “那请大家互相看看,也看看自己,你们想不想现在这样就回家”

    众人闻言互相看看,又看看自己,一个个骨瘦如柴,衣不遮体,一副叫花子样。众人七嘴八舌,大多都说不想现在这样回家。

    “汝州的儿郎们,想想我们离家的那一刻,我们穿着老母缝的衫,妻子衲的鞋,干净齐整,意气风发,要奔赴战场为国效力。如今我们打了败仗不说,还混成这副模样,回家固然能见到父母妻子,可颜面何存家中父母如何看待我们留在家中照看父母的长兄幼弟如何看待我们妻子儿女如何看待我们左邻右舍又会如何议论我们”

    汝州乡兵们都低头不语。

    “汝州的儿郎们,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既然迈出家门,就应该衣锦还乡明天我们就要离开马山口,但我不是带你们回汝州,而是去向城县裴家寨。想回汝州的,我不勉强,每人一斗粮食奉上。但若留下的,只要你真心实意跟着我张寻,我向你们发三个誓愿:

    第一誓,有家室的,定让你衣锦还乡

    第二誓,没成家的,定让你娶妻生子

    第三誓,想建功立业的,定让你得偿所愿以上三誓,张寻如有违背,天地不容”

    李暮这个人精不失时机的高喊:“你们愿不愿意留下”

    “愿意”“愿意”“愿意”

    统一思想是一项日常工作,不能期望毕其功于一役。但这一次张寻显然又成功了。

    他整晚都没睡好,一直担心朱温的追兵。他并不知道,六十里外的菊潭县城,朱温正在兴奋的使用刚刚得来的法宝,一举拿下了已经坚守多日的菊潭县城。唐军守将庞从拼了命才杀出重围,一千多守军被朱温全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