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子的道经与德经里面,多处对道作了解释,就是怕后人不理解,或者是理解错了。
现在把老子对道的解释文字,摘录到一起,方便大家理解。
老子在道经第四篇里面,是这样来描写道的: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说:道象一个容器,里面好像放了许多许多东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道象一个容器,里面可以放许多许多东东,而且还放不满它我们不知道它来至何方,找不到它的渊源。可万物的起源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它似乎太神秘了,说它不存在吧它实际上存在着;说它存在着吧,我们又看不见它的源头。我不知道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应该在有万物之先就存在了。
其实老子这样地解释,还是很笼统的,是从道的角度来讲的,是一个泛指,还是不容易让人理解。
如果我们再具体一些作出解释的话,就必须列举出例子来。
老子在第一篇里讲了“无”与“有”,讲了道的变化。其实这一篇仍然在讲道的变化。
老子在第一篇里就讲了,无是天地之始,有是万物之母。由无与有的变化、进化出具体事物,这个具体事物就是道。所以万物都是道,任何物都是道。人是道、物也是道,天地间的一切都是道,包括宇宙星空。
说一切都是道,已经泛指,笼统地概括。如果要具体地说,随便指出一物,都是道。具体列举出某一物,用来解释这一篇,就更容易让人理解。
就以人为例子,人也像一个容器,好像里面放了许多许多东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象一个容器,好像里面可以放许多许多东东,而且还放不满它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也是变化、进化而来的。人是由猿人变化、进化而来的。猿人可能是由猴子或者是大猩猩或者是什么变化、进化而来的。再或者人、猿人、猴子、大猩猩等等,都来源于同一个祖先。
那么同一个祖先又与哪些东东共同拥有一个祖先
再有我们还可以往上溯源,无穷无尽
这是我们在往上溯源,结果我们无法寻找到真正地源头。总之一条,我们人类来源于天地之间,是在天地之间的作用下,最终形成人的。万物也一样,也是在天地之间的作用下,最终形成的。
我们不知道它来至何方,找不到它的渊源。可万物的起源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它似乎太神秘了,说它不存在吧它实际上存在着;说它存在着吧,我们又看不见它的源头。我们不知道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应该在有万物之先就存在了。
我们再往下溯源:我们是人,人可以通过繁衍来延续人的存在。但是作为个体的人,我们都是要死的。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人死后又会变成什么呢
人死后,尸体就腐烂了。不人死后首先变成一具尸体。然后才腐烂。人腐烂了又变成了什么呢应该不仅仅是变成泥土,它还会变成植物的养料,在植物那里得到延续。人死后可能还会变成野兽和其他小动物,以及看不见的小动物的吃食。然后又在野兽以及小动物那里得到延续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想想人是不是一个容器呢好像里面放了许多许多东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象一个容器,里面可以放许多许多东东,而且还放不满呢
这就是道
道的变化无穷无尽
在道经第六篇里,老子继续在讲道的变化、进化。
道经第六篇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帛系若存,用之不勤。
道跟谷神一样,是永远存在的是万物之根本万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地万物的变化就象是母性的生殖器,孕育着新的东东,层出不穷所以说,道是万物之根本是天地的根源是万物的根源它连绵不断,愈用愈出,层出不穷,无穷无尽
其实这一篇就显得重复了。可是老子为了让我们理解道,只有重复地再讲一遍。
在道经第十四篇里,老子再次提到了道。
道经第十四篇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这段话的意思是:看不见道的具体来源,是因为道的久远听不到道的声音,是因为道寂寂无声摸不到,是因为道无处不在。此三者,我们就不要去追问了,它们都是道的特征
道就是这么个东东,它的源头也不显得光亮、不是那么地清晰明了;它的将来也不显得阴暗,也不知道到底会是怎样;它绵绵不绝而又不可名状,以物为例子,就会发现:事物的变化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这就是“道”。这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叫它做“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随着它却看不见它的后面。
根据现在的具体事物,追根溯源一下,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以前是什么样子根据以前的具体事物,观察其发展轨迹,我们就会发现最后的结果以史为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能够了解宇宙的原始,叫做“道”的规律。
道经第二十一篇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这一篇是讲:
那些最有道德,最让人尊敬的人,他们都是得道之人,他们的生存法则,处世之方无不是效仿道
道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呢前面我也已经说了,道这个东东它看起来恍恍惚惚地。虽然恍恍惚惚地,其中却是有形象的,其中有物。比方说吧过去的历史,它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它就是道的外象其中有物,就是我们眼睛所见的实物
它是那样地悠远而不可窥视它的全貌,不过它还是留下了其中的精髓。让我们得以窥见它的精髓这个精髓是什么呢它就是过去的历史它就是留给我们的记忆、印象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去追寻道的踪迹
所以,我们根据现实所见的,根据记忆,根据历史去追寻更远的,去认识道,去了解更多道就是这样延续下来的追寻事物的源头,理清事物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我就是这样来认识道的
道经第二十五篇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篇又在讲道:
有一种混混沌沌的东西,它在还没有天地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形体,一直就是那个样子不变,一直在循环运转着,天地万物也来源于它。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勉强地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道”,勉强地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自古及今无处不在,运行不止,周而复始。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在这个空间中,有道、天、地、人四大,人就是其中的一大
为什么说人是其中之一大呢是因为人的智慧人的能动性,人是个有智慧的物种。人能够效仿天地、自然、道的生存法则。人首先效仿的是地,大地给予人生存之根本。效仿大地上的万物的生存法则。地效仿天、天效仿道道呢道法自然道就是那样地自然而然地存在着
在德经也提到了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万物来源于道。经过道的演变进化而产生了某个物,然后,再由这个物而演变出另外的东东。由最初的一个演变成为了两个或者再由这两个演变、进化成新的东东,这样就变为三个了
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演变、进化而来的。万物都有各自独特的一面,区别于他物。它们自身包含有阴和阳,正反两面阴阳相结合而形成一个整体。
还有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段话也是出自德经,意思是:反复循环地运转、永无止境,是“道”的特点。由弱小、不起眼再演变成强大,是在“道”的功能作用下完成的。
天下万物的来历无不如此都是由某个具体的东东演变、进化而来的那么某个具体的东东又是如何来的呢它们也是由之前的某个具体东东的演变、进化而来
在道经与德经中还有其他地方也说到了道,不一一列举了。老子在道德经文中到处都提醒到道,目的不仅仅是解读道,更多是用,是教导我们效仿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能够效仿天地、自然、道的生存法则。人首先效仿的是地,大地给予人生存之根本。效仿大地上的万物的生存法则。地效仿天、天效仿道道呢道法自然道就是那样地自然而然地存在着
老子讲道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教导我们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建立正确地哲学思想,指导我们健康地生活。
老子所用的思维方式,是“类比思维”方法。在先秦与之前,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还没有成熟,智者们大多用的是类比思维方面。而道德经一书中,正是运用了这种思维方式。